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还我学术清白—对当前学术腐败的一点思考


2014年04月01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近来,中国不断有学术腐败事件发生。比如,井冈山大学两位学者在国际刊物发表造假论文、国内论文买卖的产业规模已经达到数亿元。高校学术腐败的风气愈演愈烈,学术论文绝大多数是抄袭而来。而学术腐败最普遍的表现莫过于抄袭他人科研成果,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科研经费、奖项,学术期刊收取高额版面费,一稿多投,或低质量重复建设等等。一提到写学术论文,人们总能想到一句话,“天下论文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笔者不得不说,这是中国学术界的一大悲哀。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具笔者观察,身边许多同事(当然,也包括笔者自己)在进行论文创作时,第一时间是想着去百度上“借”点资料,然后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抄袭论文对许多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正常事”。然而在谈到学术腐败的时候,每个人都能款款而谈,指出很多很多问题,可是中国学术腐败的根源到底在哪里?我们究竟该怎样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或许,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笔者仅从自身角度,略谈一下学术腐败的原因:

1.2 急功近利的科研机制

现在大中小学评职称的三条硬指标是各级刊物发表论文、获得各级的科研项目以及各级各类的科研成果,老师是这样,一些其他的科研部门也大同小异。甚至,有些大学还把老师的科研成果作为福利发放和评优等等一系列的依据,鼓励变成了逼迫,这种一味的要成果的机制,促使很多老师不得不想方设法地发论文,造科研。葛剑雄教授就曾经说过,现在没有失败的课题,每个课题结项时,都说是成功的。现在的课题,基本都是中短期的,一般一年就要出成果,长期的课题最多也不会超过五年。到了时间就要交差,交差就是论文或专著。这么短的时间,一旦没法交差,现在的机制又不允许出现不成功的课题,就只能去作弊。大学里学术造假形成了风气之后,各个利益关系人都是彼此制约的,没有人会去曝光。

1.3 营利性刊物的纵容

现在许多报刊杂志甚至是正规期刊,发表论文不仅不给作者稿费,通常都是收取作者的版面费的。我们经常“被迫”去各类刊物发表文章,但是一经接触,他们所开出的版面费对于教师来说,也算是“天价”了。可是发了论文对以后评职称等都有好处,很多教师也不得不妥协。这其中就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文章的质量和真实性。

1.4 学术腐败的根源是利益驱动

中国大力倡导学术研究,因此提供了大量的科研经费。一旦科研项目被批准,就可以获得充足的资金补助。很多学校和老师,为了申请到资金,而制造出很多科研项目,等到结项的时候再借鉴他人的成果应付一下。既然是造假就一定会被人发现的,但是因为复杂的利益牵连关系,很少有人去深究那些不争的事实。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首先,化大为小,从个人出发。从个人做起,就要端正自己的价值观,笔者认为,做学术搞科研,也需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抄袭他人的东西,只能证明自己的无能。而很多抄袭者,并不是他已经黔驴技穷无所施展了,而只是为了更快更好的达到他想要的结果。要遏制学术腐败,首先就得在学术界树立一种抄袭可耻的价值观。

其次,宏观把握,从管理狠抓。管理部门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校管理部门。从政府来说,主要是教育科研部门,在规范学术科研活动和相关经费管理的问题上,要加强立法规范。例如针对抄袭文章这类有损学术清白的行为,可以加大惩治力度,运用舆论和行政威慑力降低学术腐败行为。从高校管理部门来说,笔者认为应该把教师的职称评定的条件进行必要的修改。现在高校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教师普遍重科研轻教学,这无疑使得教学质量失去了保障。而教师因为破于要出成果的压力,也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高校不能为了追求科研成果的数量而给教师施加太多的压力,应该给教师一个相对较为宽松的科研环境,并尽可能的给与支持和协助,这样教师在进行科研创作的时候也减少了要尽快出成果的压力。

另外,对于一些刊物的管理也需要规范。特别是一些学术刊物,既然让学者交流学术成果和思想的平台,就应该适当减少其纯商业化运作。可以学美国,在美国有很多好的期刊都是由一些在该领域被公认是权威的人来编辑的。在它上面发表文章是做出高质量研究的标志。而中国这样的刊物似乎还不是很多。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笔者对于学术腐败现象本身的了解就很有限,对它的分析也很有局限性,而在此谈其解决途径就更是显得班门弄斧了。但是,笔者真诚的希望每一个学者,无论是迫于压力的中小学教师,还是学富五车的大学者,都能共同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中国的学术界更不缺少人才,而是孕育人才的环境;中国的学术界更不缺少创新,而是进行创新的氛围。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的教师,笔者希望为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出一份的自己的力量,教好下一代学生,作为注入学术界的一汪“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