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试论工程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2014年04月03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为提高综合国力,工科研究生教育应在改革中求得更快的发展,在逐步完善工程类型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础上,面向企业扩展在职申请学位工作,并尽快设置独立的工程研究生学位(以下简称工程学位)。

一、设置独立的工程学位的必要性

自改革开放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我国工科高校已培养了15万工学硕士和博士,促进了高等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但为经济建设第一线输送高层次人才相对较少。工科研究生分配到生产单位的,近年来仍处于5%左右的低水平。引起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是培养目标的局限性。工学硕士(博士)的培养目标大多是教学科研型和学术研究型人才,偏理论轻工程、重论文轻设计的思想普遍存在。第二是培养模式的片面性。工学硕士(博士)的培养模式是,把研究课题和学位论文仅看作是培养人的一个手段,而不重视科研活动的本身。是否出科研成果或成果是否先进,以及能否转化为生产力,往往成为被忽视的次要因素。第三是培养途径的单一性。工学硕士(博士)的培养注重课堂教学和理论课成绩,论文选题线索大多来自图书馆和资料室,依据文献立题后进入实验室工作,很少接触生产实际,实验室成果大多难以向生产转化,学位论文大多停留在实验室水平。由于上述原因,造成大多数工学研究生不适合也不愿意进入企业,已进入企业的少数研究生,也因不适应企业环境而纷纷跳槽,以致企业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科技人员与职工总数比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企业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新工艺流程的设计、重大工程项目攻关和重大技术改造、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和装备、提高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拓展外向型经济等工作,皆有赖于企业能有一支高层次的工程技术队伍。然而严峻的现实是,我国企业在本世纪末的最后几年内将出现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退休的高峰,若不及时造就适应企业生产一线需要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后备队,势必造成企业高级工程技术力量的断层,无法适应新世纪的挑战和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一传统的工科研究生教育已适应不了经济建设和企业改革的纵深发展,应该朝着更加适合工业建设和技术进步的方向改革,建立全新的、企业适应性强、既出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又出高水平科技成果的培养模式,设置独立的、能突出体现工程技术特色的工程学位(如工程硕士和工程博士),具有毋庸置疑的必要性。

二、设置独立的工程学位的可行性

为了探讨我国设置独立的工程学位的可行性,有必要了解一些发达国家的工程类研究生学位的设置和培养概况,并与我国现状作比较研究。

1.美国和德国的工程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美国,随着工业生产和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因其过分强调基础理论研究和学术性研究,而被工业界认为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工业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加里福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21所著名高校顺应社会需要,在不断调整更新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置了独特的工程学位,分工程师(硕士)、工程博士两级,其学术要求是重视工程实践训练和科研的实用性,偏重于应用或设计,强调培养应用工程技术手段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

在德国,战后高度发展的工业水平与其有效的工程师培养制度是分不开的。德国的工程师学位分三个层次:高专文凭学位工程师(相当于我国工学士)、大学文凭学位工程师(相当于我国工学硕士)、博士学位工程师。这三种称号既是学位、学历,同时在今后工作中被沿用。工作后,仍可根据学位申请程度,报考攻读新的更高称号。

发达国家的工程学位研究生教育来自于工业的发展,与工业界关系紧密,正朝着更加适应工业生产和技术进步的方向改进。企业同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建立大学)))工业联合体,是美国工科研究生教育的新形式。发达国家的工程学位研究生教育,面向生产,以企业科研活动为教学中心,从生产实践中选取研究课题,研究最急需的东西,围绕科研组织教学,培养工业界最需要的人才。在美国,工程博士和工程师学位教育由于其工程技术性较强的特点而崭露头角。在德国,随着工业科技的发展,各层次学位工程师就业市场日益扩大,尤其是大学学位工程师是企业最受欢迎的应用科技骨干。发达国家的工程学位研究生教育被实践证实是行之有效的,可作为我国设置独立的工程学位的借鉴。

2.中国的工程类型硕士生培养工作

目前我国虽尚未设置工程学位,但早在1984年就倡导培养工程类型的硕士生。当年12月原教育部研究生司曾转发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1所高等工科院校《关于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的建议》,这是我国探索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工作的开端。1989年2月,国家教委在北京科技大学召开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经验交流研讨会,同年6月发出《关于加强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工作的通知》,强调指出:调整工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和培养方式,面向厂矿企业、工程建设单位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是高等工科学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是研究生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办学思想的一次转变。自此,我国工程类型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进入了循序渐进的发展阶段。多年来,在《通知》精神指导下,培养工程类型研究生已成为工科院校和工业企业的共识,许多工科高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工程类型研究生的培养探索。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联合培养、单独考试等举措应运而生,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为进一步完善这项工作开创了良好条件。进入90年代,在职申请学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成为人才资源再开发的主要渠道,既为企业提高人才规格,为企业一线工作的青年科技干部在岗提高工程技术水平并获得高学位创造了条件,又使多快好省地扩大工程类型研究生培养规模成为可能。由此可见,我国设置独立的工程学位已水到渠成,切实可行。

三、工程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和模式的特殊性

工程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模式具有不同于传统工科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工程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工程人才素质的要求,本着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促进应用科技的进步,增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造就一支跨世纪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队伍。因此,工程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是:

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具有较广博的专业知识面和全方位的能力结构,具备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现代工业管理知识和决策协调能力;较深入地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若干专门课题,能相对独立地开展国民经济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高新技术、重大工程项目,具备很强的工程设计能力和研制开发能力;善于吸收和应用国内外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博采众长,并有所创新和有所提高,具备求异探索精神和转化科技成果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

以上述培养目标为基点,工程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突出体现以下特点:

根据应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需求,密切结合工业生产单位的科研或开发等实际课题确定和调整研究方向;在提高工程学位研究生理论知识水平和基本业务技能的同时,特别注重工程设计和应用实践的训练,强调独立从事科技开发和运用先进技术解决重大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工程学位研究生在解决实际工程课题的同时完成学位论文,在工程项目的攻关过程中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既在新产品设计和试制、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等方面做出具有一定科学水平的成果,又培养出具有担负工程技术重任素质、水平、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这些特点是对以教学科研型和学术研究型为主的现有工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

四、促进工程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导向性政策和鼓励举措

培养工程学位研究生是工科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工程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有相应的比重。由于我国工业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不高,这个比重应该更大些,因此,做好工程类型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是工科高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同时,国家教育部门、人事部门、工业主管部门应颁布相应的鼓励和导向政策,支持工程类型研究生教育发展。

1.学位设置建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尽早设置独立的工程类型研究生学位,参照国外同类型学位等级和称号,我国工程学位可分为两级:

硕士工程师学位。这是工程类型研究生培养的主体,相当于或略高于德国的大学文凭学位工程师和美国的工程硕士或工程师学位。是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经营管理的骨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0的一支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

工程博士学位。这是工程类型研究生培养的最高学位,相当于德国的博士学位工程师和美国的工程博士学位。是工科研究生教育和高等工程教育的师资后备力量,是应用科研机构和企业从事高技术领域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专家和带头人。

2.相应措施国家教委可制订相应的导向政策,鼓励工科高校尽可能多地聘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企业资深专家合作指导工程学位研究生;鼓励工科高校指导教师和专业教师用较长的时间直接深入企业参加工程实践。使工程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培养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通过工科高校广泛深入接触企业实际,提高学校整体专业水平,丰富和增强教师工程实践经验和工程应用意识,使目前仍存在的工科教师不精工的状况得到根本改观,从而促进教学内容的充实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全面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

3.有关政策人事部门可参考德国工程类型研究生学位与学历待遇、技术职称相结合的办法,制订相应政策,规定硕士工程师学位即工程系列中级职称,工程博士学位即高级技术职称,简化优化目前企业的职称评聘工作,避免职权、人际关系等非学术性人为因素的影响,改变以往花费许多精力而收效并不佳的评审办法。学位职称的晋升,通过在职攻读工程学位的途径,在有关工科高校的相关专业学位授予点考得,使工程技术职称充分反映工程技术水平,走工程学位与技术职称结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