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从开题报告看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


2014年05月20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1、英语专业研究生开题报告中暴露的问题

1.1问题意识淡薄

问题意识是指“主体在进行认识活动时,通过主体对认识对象的深刻洞察、怀疑、批判等多种方式,产生了认知冲突,经过深入思考后仍困惑不解时,出现了一种具有强烈的探索情境的真实问题或想做出发现式创新的一种心理状态”。英国学者波普尔认为,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首先要关注的,英语专业研究生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最为典型的情况有两种,具体表现为:第一,有问题域,没有问题。问题意识不强,不善于发现问题;不善于明确地表述和界定问题问题与问题域的关系是主要矛盾与矛盾的关系。事物之间的矛盾是多样化的,但是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却决定着矛盾运动。认识了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相当于找到了问题域;抓住了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则相当于找对了问题。这种认识的逻辑也是我们做任何研究的一般的逻辑。开题报告中时常可见“论…教学法在我国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英语教学对策研究”,这些都反映出学生问题意识不清晰,没有把握住自己所要研究的那个“确切的”问题,在论述时漫无边际,逻辑混乱,论证空洞。第二,研究路线混乱。不善于根据问题和现实条件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不善于实施执行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不善于评估或验证解决方案的正确性。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一般可采取两条途径:其一走文献研究的理论逻辑路线,这条路径对于学生的理论功底、思辨能力、批判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且要求占有大量全面、前沿的研究文献。其二走实证研究的路线。这条路线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获得一手的实证资料。不管走哪条路线,论文的观点必须获得丰富完整的理论或实证支持。但是学生在针对自己的问题选取研究路线上面明显不足,所走路线与研究问题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缺乏评估研究方案正确性的能力,其研究结果其严谨性和严肃性可想而知。

1.2文献综述缺乏思辨性

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在我国很受重视,而思辨能力又是研究能力的核心所在。思辨能力即英文的criticalthinking,也有很多学者将之翻译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毋庸置疑,每个研究生在读期间都会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每年笔者在评审和阅读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时候发现,相当比例的论文文献综述部分达不到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要求,所做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不够规范和清晰,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很多时候甚至就是文献的堆砌,缺乏思辨性的思维和思考。何其莘等指出,我国的外语专业长期以来不重视人才的思辨能力的培养,在本科阶段教学中受到外语水平和教材教法的限制,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往往强调模仿记忆,却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以其他文科专业相比,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在逻辑思维方面缺乏较强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表现出了明显的“思辨缺席”,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质疑权威、主动思考的精神。

1.3研究方法背离学术规范性原则

一般说来,学术规范为研究者(如高校师生等)从事学术活动所共同遵循的准则规范。笔者认为学术规范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规范,宏观的多有学术规约导向作用,微观的可能包括具体的学位论文格式、引证规范、文献规范等。就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发展而言,研究方法的规范性是英语专业研究生在语言能力发展和专业知识建构中不可或缺的一步。以学术论文的规范性为例,笔者认为英语专业研究生不仅要了解论文格式的基本规范,更要充分考虑到该学科研究的人文属性,注重研究方法的规范性。譬如调研时运用“三角核查”方法(Triangulation,即运用不同方法,从不同渠道收集数据,以充分解释某一现象),将不同研究方法(如问卷、访谈、日志、观察、文献法等)对照使用,或者运用不同理论、不同调查者等提升其信度和效度。例如对在日志的数据分析中采用“同伴分析”(PeerDebriefer,即通过除研究者以外的人共同来对数据分析进行,以确保数据分析的信度和效度)、实验等过程中应避免“观察者悖论”(Observer’sParadox,即观察者的观察过程会改变被观察者的行为),“霍桑效应”(HawthorneEffect,即被实验者意识到他们参与试验,会有意识地表现自己,而这将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等,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在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中出现了诸如把观察法和田野调查法并列,或者把个案研究与质性研究相并列的逻辑混乱问题。由于上述的逻辑混乱,必然导致学生对研究问题的把握,适合质性研究的题目却使用了定量研究,适合定量研究的题目却被质性研究所取代。

1.4学术创新能力不足

学术创新也是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活动的重要原则。戴炜栋、王雪梅从学术能力发展角度,提出学术创新即在学术能力发展过程中体现出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较强的逻辑归纳能力;能够对所选课题在研究方法、研究角度、研究内容、研究结论等方面有所突破。徐盛桓将其分为原创性创新、后续性创新和应用性创新三类。譬如语言学研究中,概括和抽象语言学理论为原创性创新;对前人理论加以局部修正、补充或阐发为后续性创新;运用前人理论研究具体语言现象为应用性创新。实际上论文的创新并非遥不可及,学术论文跟一般写作的根本区别就是智慧碰撞过程中产生的一点思想火花。就英语专业研究生而言,学术创新主要表现学术研究方面。而从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中不难看出,主观性强于客观性,杜撰、模仿性大于创新性,主观普遍描述多于实证分析研究,研究证据主要来自于5年甚至10几前的已经被研究“烂”了的二手资料,无法做到“言之有据”;研究角度缺乏发散性思维,在选择无法突出自己的重点,墨守成规,缺乏创意,缺乏跨专业、跨学科方面的不同角度切入问题上显得迟钝。比如,研究写作中的同伴反馈,只不过在前面加上“中学”、“大学”等字样,研究结论和对策没有丝毫新意;研究结论同质化,淹没于对前人的研究堆积或再现中,缺乏对这个研究领域的前沿的了解,就事论事,闭门造车。当答辩委员问及“你的论文中哪些结论是自己的?”学生往往哑口无言。

1.5论文写作规范性亟待提高

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与创新精神体现在整个张炼:从开题报告看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学术研究过程中,特别是体现在学术论文的撰写过程和结果中,写作的规范化程度反映了研究者研究问题的态度以及对学术的信仰程度。从开题报告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写作规范问题主要体现在:1)组织结构逻辑性差,全局观不强,标题间互相涵盖或重合;2)段落的写作仍是按照应试套路写,forexample,forinstance这样的短语特别多,句子因果链很短,写出的东西简单,缺乏变化,也缺乏思想深度,这也是中国学生写作的最大问题;3)参考文献的引用规范化问题,大量的文献资料和重要观点或数据的引用未标明出处,造成抄袭的嫌疑;夹注和脚注混乱不清。

2、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建议

2.1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和论文撰写是研究生教育的两个阶段。目前的状况是缺乏有机联系,出现脱节现。在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方面,首先,在专业知识课程中增加更利于思辨能力训练的理论性课程建设,如:西方文论选读、西方哲学、国际关系理论等;其次,对于研究方法课程的开设要全面,除了向学生介绍定性和定量等基本的研究方法之外,学生应该学习统计学方面的基础课程,数理训练和分析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空间;第三,开设一门课程如:文献阅读和评价或文献综述写作等,提高学生的学术写作的规范意识。这不仅对以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对于其他专业的研究生也是有必要的。第四,加强汉语课程的思维训练。英语专业研究生也开设了如大学语文和政治理论课程等汉语公共课,但这些课程远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一方面学生对这些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这些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任课教师应根据英语专业研究生的特点,有意识地融入思维训练,系统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最后,增设论文研讨课。目前论文指导采用的单一的的“师徒制”,学生缺少与其他师生的交流机会,这无疑很大地限制了学生向其他师生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样的课程,导师可以适时监控学生的研究全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教学相长;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应变能力,激发探索、创新的灵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厘清评估与学术能力发展的关系

为了我提高研究生论文的质量,不少学校采取了“匿名评审”、“一票否决”等严格的评估手段,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论文质量的提高,但是只抓评估而忽略对研究过程的指导和控制,只能禁止少数劣质论文的通过,却不能真正提高研究生论文的整体质量。对英语专业研究生,应主要采用定性的课堂评估方式,并且将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对学生的学术能力发展进行客观评定。之所以强调定性评估,主要是因为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并不局限于语言能力本身,也不是语法能力、语用能力的融合或者语言、文化、文学等基础知识的简单组合,而是英语专业知识的建构与拓展,以及研究意识、思辨能力的培养。注重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结合,是因为一方面学术能力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学习研究过程,而不仅仅是期末考试或学期论文;另一方面学术能力本身是动态发展的,相关评估也应该以过程为导向。如对学分与成绩的评定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学术能力,因此可以从其发表文章、参与课题、参加学术活动、翻译论著等方面进行辅助性考核;同时导师、管理人员等也应对其综合表现给予客观评价。成功的研究生教育一定是重视对结果的评估又重视对过程的指导与监控。

2.3营造和谐的学术生态

之所以强调和谐性学术环境,一方面是教育生态学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发展的必然。美国学者从教育生态学出发,呼吁建立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合作、理解、宽容的环境中学习,并享受一种和谐的精神生活。英语专业研究生处于中西文化之间,保持自己学术发展的和谐,处理好学术数量与质量、学术研究与经济利益等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培养研究生的主要任务在于提高学术素养,熟悉学术规范,发展学术能力,这样做可能达不到培养学术能力的目的。当然,对于学术素质好的研究生应当鼓励撰写并投稿,或者参与课题研究,并且给予一定的资助和鼓励;但不要一味求多求快,要使他们出科研精品。营造和谐的科研氛围,不仅要自上而下确定学术科研导向,而且要自下而上形成一种科研态势,以促进导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3、结语

从英语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所暴露出的问题可以看出,其学术能力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研究生教育学术研究能为我们的学科建设提供稳定的平台,只有加强研究生教育才能保证学科的发展,使学科发展更有后劲。笔者认同这一观点,但认为只有明确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存在的真正问题,从研究生的培养上采取措施,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才能切实促进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提升和学术研究的蓬勃发展。至于影响学术能力发展的认知情感因素、研究生培养模式、教师发展、学术环境等问题,笔者将另行撰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