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实事求是乃学术造假的“清洁剂”


2014年08月09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实事求是是我们进行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针对目前学术造假的种种行为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准则,是维护学术尊严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人格尊严的重要保障。

1.学术造假的主要形式

近年来,有关科研工作者学术造假的现象越来越多,某些著名高校的教师也加入了造假者的行列。目前学术i段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三种:抄袭剽窃别人的成果⑦。大篇幅的抄袭或翻译别人已经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会议报告、著作等;原封不动的采用别人的研究方法和材料.得到与别人稍微不同的研究结果;把相关内容的数篇文章加以“融合”,或把外文资料中的重要成果或发现翻译成中文变成自己的科研成果。

伪造篡改实验数据。在实验数据、图表分析中,随意编造数据或有选择性地采用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或预测;购买别人现有的原料。伪造成是自己在某些实验条件下设计或制备的;用直尺直接测量别人已公开发表的文章中的图表数值,通过修改软件的相关参数模拟仿真出类似的结果。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包括在学术论文被录用或科研成果获奖后修改作者顺序和所属单位顺序;以领导,朋友或同事的关系,在自己并无实际贡献或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根本不相关的论文或专利中署名,把他人的科研成果据为己有;为增加论文数量,文章作者之间的相互挂名等。究其学术造假的原因无非是两个方面。在客观方面,在某些科研机构中,学术量化的管理制度为学术造假提供了条件。

第一,在学术奖励、职称评定或申请相关国家级项目或省市级项目的活动中存在注重论文数量的硬性指标,这使得某些学者在得到了一系列完善的实验数据后,但为了追求论文的数量,把这些数据分割在几篇文章中,使得原本清晰的实验过程,却因为实验数据的人为分割,让读者感到迷惑不清。从而使发表论文的学术价值大打折扣。

第二,在招聘新进人员时。往往注重求职者过去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论文数量越大。意味着求职者科研能力越强。因而得到相应职位的概率就越高。

第三,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也成了某些科研机构判定其科研工作者是否合格的硬性指标之一。科研工作者必须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如杨期刊、省级期刊等,发表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

第四,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有利于申请到考研保送生资格。某些具有考研保送资格的高校,在审核保研生的个人资料时,发表论文的数量往往成为能否争取到有限保研名额的“砝码”。

此外,论文数量也成为了不同科研机构之间综合实力比较的“衡量器”。在主观方面,一些科研工作者的虚荣心理成了造假的内在驱动力。

某些科研工作者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往往过度追求学术论文的数量,因为在他们看来,学术论文的数量是自身科研实力最有力的表征。为了达到追求学术论文数量的目的,他们选择的捷径之一就是学术造假,即通过学术造假在短时间内“制造”出“合格”的学术论文或科研成果。

学术研究功利化是产生学术造假的根本原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过分地将学术研究、科研成果与经济利益、社会地位甚至政治权利直接挂钩,导致人们从事学术研究的目的动机异化⑧。例如在某些科研机构中,发表学术论文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奖金,并且论文的影响因子越高,所得到的奖金额度也就越大。在一定程度上。论文的数量与行政职位的升迁也存在某种联系。

2.学术造假的危害

学术造假是一种学术研究的亵渎行为,它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学术造假严重阻碍了学术事业的发展。学术造假主要是通过粗制滥造、自我重复、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手段制造出所谓的学术成果⑤,这些仅是在简单重复前人的工作或者在前人或自己的工作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数据“改造”。这种行为不仅不能提高学术水平.反而还会影响或迟滞学术创新成果的出现,甚至可能误导同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此外,学术造假还会使得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研究难以得到全方位的支撑.从而严重阻碍了学术研究事业的健康发展。

学术造假造成某些学者自身研究水平的下降以及道德的沦丧。学术造1段所带来的快速科研成果,使得一些人不再愿意从事漫长艰苦的科研工作。而专门走学术造假的捷径,从而造成自身研究水平的下降。同时,学术造假这种最大的不诚信行为,败坏了学风文风.导致学术道德的沦丧。

学术造假妨碍了社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提升。学术造假使某些具有真正学术研究价值的专业或领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科技创新也就成了“空中楼阁”,从而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学术造假行为的存在也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乃至影响了社会的公平体系和价值体系。

3.在学术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

学术造假的根本问题是不尊重事实,不实事求是,而学术的意义是求真。探求真理应该是每个学者或科研工作者的崇高职责。因此,只有把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贯彻于学术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才能有效避免学术造假等不端行为的出现。才能维护学术界良好的声誉。

首先,科研工作者要树立求实的态度。科研工作者在学术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赢得别人,尤其是同行的尊重,同时自己的科研成果才能真正的得到广泛应用,学术研究才能真正起到对科学技术的直接作用力。因此,科研工作者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学术道德,在科研工作中,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维护学术尊严,不急于求成,以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等学术造假行为为耻。

其次,科研工作者所在的单位要以求实精神综合评价其研究水平。科研机构对科研工作者研究水平的评价不能单以论文的数量为指标,要实事求是的考虑其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的不同,因为不同的研究领域难度不同,尤其涉及到基础性学科或者新的研究领域,这需要科研工作者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因此对科研工作者研究水平的评价,既要考虑实际的研究成果。还要综合考虑与学术研究相关的其他因素,从而建立起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

再次,学术批评和学术评价要坚持实事求是。

学术批评应坚持实事求是、学术为公精神,这是学术批评的生命线。如果不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学术批评就起不到推动学术事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学术评价也应坚持实事求是。学术评价应坚持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评价要以学术价值或社会效益为基本标准。每个科研人员应当高度珍惜自己的信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评价同行的学术成果和课题申请,形成高度自律的科研环境。

最后,建立科学的反学术造假机制。科学完善的反学术造假机制可以有效防止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使妄想学术造假的科研工作者望而却步。建立学术论文验证机制,对学术论文中的实验数据、图表等进行反复论证,以证明结论与原理的正确性或实验的可重复性,以此排除所得到的实验数据并非偶然性结果,从而也有效的遏制了学术造假。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论文反剽窃反抄袭系统,使某些心存侥幸的学者不再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调整语句顺序或者添加英文字母的缩写把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求是”装饰成自己的“求是”。

“实事求是”是学术防伪、打假的有力武器,也是推动学术研究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学术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才能使我国的科研事业稳步前进,才能使科学技术更快、更好的转化为生产力,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