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指导探讨


2014年12月04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毕业论文是学生完成学位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对科技论文写作的要求,对毕业论文并不完全适合,毕业论文有其特殊的要求。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只是对科技论文写作学习的开始,不可能达到很高的水平。例如,对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写作有如下五要素之说:①创新性;②可读性;③信息量;④参考文献;⑤署名与致谢。在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要求中,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其可读性。其它方面,应为研究生教育着重培养的内容。为了很好地完成本科生毕业论文这个教学环节,近年来,很多学校又安排了学年论文教学环节。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是同一教学环节(论文教学环节)中的相继而又相隔的两部分,因此,对两部分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进行合理的设计,使之相互衔接,达到最佳的论文教学效果,是一个重要的、有意义的课题。本文根据笔者近年来指导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经验以及他人对毕业论文、科学研究方法论等的研究成果,就经管类专业的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目标要求和指导重点,以及两者间的衔接等,进行探讨。

1、对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要求

1.1对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三个层次要求

无论是学年论文还是毕业论文,都包含三个层次的要求:格式,框架和内容。在这三个层次中,格式一般是学校(或院、系等)要求的,即由学校(或院、系等)制定统一的标准,学生必须严格地按此格式书写论文。这是与论文发表时要看杂志等对论文格式的严格要求相适应的。

框架,即论文的逻辑结构,由指导教师负责。论文组织内容的方式方法,即组织论据说明论点的方法,是通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学生应学到的最主要的部分。论文的逻辑结构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论证问题的逻辑;第二是使论文具有可读性的表述逻辑。两者是一致的,只有符合论证问题的逻辑才能使论文具有可读性。除此之外,论文结构上的其他安排也能增加论文的可读性。

内容由学生本人负责。内容主要包括论点和论据。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中,论点和论据应当是学生自己的。论点,或者说研究结论,应当是学生(论文的写作者)通过研究、分析得到的。论据是他们通过调查、搜集、分析等科学研究活动得到的事实、数据、理论等支持结论的资料。

对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要求有相同的趋向。首先,最低要求,在形式上要符合格式规范;其次,逻辑框架要合理,要符合一些习惯和规范,这些习惯和规范本身就是对合理的逻辑框架的总结和固化;最后,是对内容正确性的要求。合理的逻辑构架有助于检验论文结论的正确性,但不能保证论文结论的正确性。一般地,只有当论据充分且正确时,合理的逻辑结构才能保证论文结论的正确性。对于论文内容正确性的要求是最高的。对毕业论文,可以就论文内容的正确性提出一定要求。而对学年论文,要求应当定位于论文逻辑结构的把握。上述三个层次的要求。

1.2指导教师的指导重点

指导教师应当在选题上给学生以引导,在调查、搜集资料等活动上给学生以指导,在结论和论据的提取上给学生以帮助。但就论文的写作而言,教师的指导应集中在论文的框架,也就是逻辑结构方面。如果过分强调内容,则教师必须熟悉学生讨论的领域、方向,或者学生必须在指导教师熟悉的领域内写作论文。显然,前者是不现实的,而后者对于学生的发展,学术的发展是不利的。

一般地,学生是在先有了大量素材之后开始论文的写作。这符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般规律。论文的写作,从本质上说,就是对所占有的素材的选择、裁减和组织,在论文的写作中表现为逻辑构架的建立。反之,对论文的组织也可以成为取得素材,或者说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指导。这也是进行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写作的更深层次的目的。至于格式,则只是最终定稿时要考虑的东西。

对论文逻辑结构的把握,其具体实现就是对论文提纲(写作之前)和/或论文标题(目录)结构、层次的把握。在论文指导中,应该狠抓标题(目录)层次、结构的构造,不仅要有一个合理的标题(目录)层次、结构,还应当是一个简洁、清楚、一致的标题(目录)层次、结构。

2、写作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四个步骤,写作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四个主要步骤分别是:选题,提纲,初稿,定稿。

1)选题是选定论文要研究的问题。一般地,问题可以来源于平时关注的问题、熟悉的问题、热点问题(公开问题),也可以是自己注意到的任何问题。对于时间较短的、对内容要求较低的学年论文,当机立断的选择非常重要。在题目选定后,就是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艰苦的过程。所以,确切地说,应当把这一阶段称为“选题-研究”阶段。对于学年论文,由于要求集中于对论文逻辑结构的构建,可以采取对所占有文献资料进行综述的方式进行写作。而对于毕业论文,则必须作相当的研究,占有充分的经过加工整理的数据、资料之后,通过分析、综合等等手段,得出了一定的结论,才可以进入到论文写作环节。

对于毕业论文等,要形成相应的研究现状综述;

2)提纲是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组织,为研究结果的表述建立恰当的逻辑构架。写出提纲是论文写作(研究成果的发布)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本文的核心,就是说明论文框架的建立、研究结果的表述逻辑的确立。提纲的建立过程,也是对研究的检验过程和充实过程。提纲建立的原则,不能以现有的研究为基础,而应当以结论(论点)和证据(论据)的逻辑关系为依据,应当是超脱出事实之外的逻辑。也只有如此,提纲的建立过程才会对研究有检验、完善、充实的作用。事实上,论文整个的写作,都是在这个逻辑框架的指导下完成的。只是论文的写作提纲要比研究所依据的逻辑更加宽泛,因为它还包含恰当表述研究成果的逻辑构架;

3)初稿包含两个部分的工作。在建立了论文写作的提纲之后,把研究得到数据、资料安排在提纲所建立的构架中,构成论文的基本部分。这一部分工作与研究的逻辑相对应。另一部分是对整个篇章结构的谋划,包括题目、绪论(引言)、结论(结束语)、文献、致谢、摘要、关键词等重要部分。在初稿的写作过程中,同样有对研究检验、完善、充实的任务,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写作过程。当然,其主体是一个写作过程,而且是反复修改的过程;

4)定稿就是对论文稿的最后确定。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论文符合格式规范。这个格式规范要求往往是外在的,强制性的。需要学生具备运用主要的文字处理、排版软件的能力支持。

3、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的衔接

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作为内容相继但时间又相隔的两个环节,做好衔接很重要。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意。这种衔接应包括:指导教师的衔接;研究问题的衔接;论文要求的衔接等。

3.1指导教师的衔接

指导教师的衔接是指同一名学生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最好是同一名指导教师,这样有利于对学生论文写作的两个阶段作为一个整体的两部分进行指导。它是后面两个衔接的基础。论文写作、科学研究虽然是存在共性的活动,同时也是个性化很强的活动。保持指导教师的同一性有助于学生尽快把握一种论文写作模式和科研方式,避免多种风格所造成的混乱和冲突。

当然,同一指导教师也会造成学生接触的论文写作方式和科研方式单一的缺点。不过对于入门阶段的学生而言,应当说利大于弊。

3.2研究问题的衔接

学年论文的选题和毕业论文的选题如果能够实现衔接,对于学生完成一篇成功的毕业论文很有帮助。学年论文作为论文写作学习的初始,而且时间较短,学生的选题往往是比较大、比较宽泛的题目。因为只有这样的题目,学生才感觉到有东西可写,有话可说。而对于较小、较具体的题目,由于需要作较深入的研究之后才能有东西可写,有话可说,所以在选题时往往很难被选中,甚至很难想到。学年论文可以作为毕业论文的背景研究,毕业论文的选题可以是学年论文宽泛背景中的某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在这样的情景下,学年论文成为毕业论文的预研究或背景研究,有利于毕业论文研究的深入,也提供了时间方面的节约。

更重要的是,把整个研究工作变成了一个持续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持续跟踪某个问题的研究进展或某个问题的发展。这是进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素质。

3.3论文要求的衔接

基于上述指导教师和论文选题的衔接,还可以构造出对论文要求的衔接。现在,完全可以把学年论文的重心放在文献综述和论文逻辑结构两个方面,从而把毕业论文的重心放在论文的逻辑结构和在此逻辑结构指导下的研究工作方面。前者不要求独创性,而后者则要有一定的独创性——即要有自己独立研究的结论(尽管这样的结论可能已经存在,但它确实是学生自己独立获得的)。

4、结束语

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在于论文的可读性,即论文的逻辑构架方面。这个逻辑构架包括两部分:表述逻辑和研究逻辑。学年论文的要求重点是前者;毕业论文的要求重点是后者。把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看成是两个相互衔接的环节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这种衔接的实现基于指导教师和论文选题的相对固定。这可以从制度上固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