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谈如何快速高效编辑加工研究生论文


2015年01月13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研究生教育是继本科教育之后的高层次教育,主要包括独立研究训练、专业教育和第一学位教育的延伸三个部分,具有研究性、更专业化以及学科的广泛性、交叉性、边缘性等特征。研究生是未来国家创新体系和科研力量的主力军。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研究生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关键。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能力和学术氛围已基本和国际接轨,大量具有留学背景的博士生导师、研究生导师为国内研究生培养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快速高效地编辑加工研究生论文,组织好这支具有巨大潜力的学术队伍,及时反映他们的研究成果,是当前高校学报和学术期刊的编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 研究生论文的特点

1.1 稿件数量大

目前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国内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以平均每年26.9%的速度递增。199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是7.2万人,2003年己经达到26.89万人,2004年招生规模为32.67万人(博士研究生53348人,硕士研究生273330人)。大量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的稿件涌进高校学报。随着研究生教育的逐步深入,培养目标也在逐步提高。近年来,一些高校为了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除了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提出明确要求之外,也对其科研能力提出了一些硬性的规定。例如,要求研究生必须在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否则不准许进行论文答辩就是其中之一。另外,研究生自己为了在就业中增强自我竞争力,也努力过对5所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1期刊登研究生论文及研究生论文基金资助情况统计分析,发现第一作者为研究生的论文在学报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且其基金论文比例也很高,个别高校甚至达100%。山东教育学院学报也存在这种情况。由此可见,研究生稿件数量大,研究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作者群。

1.2 论题广,热点多

与其他科研人员相比,研究生读书时间集中,精力投入大,讨论活动多,再加上高校良好的学术空气如听报告、学术交流等,能及时接受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用之于实践。也就是说,他们既有丰富的信息输入也有同步的信息反馈,因此研究生稿件选题面广,对热点问题更为关注,稿源质量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3 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创新性

一般说来,研究生已具备了相当扎实的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并对本学科领域的发展及前景有自己的见解,有些甚至具有前瞻性。研究生稿件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原因是:1.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工作,通常是以基金课题的形式进行,这些课题都经过专家论证,研究起点高,具有一定的领先性和创造性,代表当前国内外领先水平。研究生导师一般是课题组负责人,学生参与课题并协助导师完成一定的任务,因此能获得导师悉心指导。研究生论文在形成过程中大多都经过其导师多次修改把关。因此,该论文往往代表一个研究领域内的新动向、新趋势,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和学术价值。2.由于研究生年龄小,思想活跃,敢于打破常规,不受传统思维方式的禁锢,勇于探索,具有开拓精神,在导师的正确引导下,在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表达新观点,顺理成章。即使不是十分完美,但也极有可能刺激本学科某一问题的重新定位。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在科学面前,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3.能引发对相关命题的辨析,填补前人研究的空白。不仅是他们本身的研究具有新意,还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观点汇聚、碰撞、升华,为创新观点的产生提供资源储备和开拓深入研究的思路。

1.4 有时存在一稿多投现象

研究生稿源当然也存在不尽人意之处。因初涉投稿之旅,对出版规则不甚了解,即使投稿启事一再申明请勿一稿多投,研究生投稿者对此充耳不闻的情况仍时有发生。对护理科技论文作者(采用自设问卷对69所院校的143名作者进行无记名调查,将有一稿多投行为者归为多投组、无一稿多投行为者归为规范组)投稿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多投组84人(58.7%),规范组59人(41.3%);两组学历、职称、职务、有关投稿知识知晓率及对编辑部的建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对一稿多投的认识:12项中6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一稿多投原因:19项中排序较前的是为了提高投稿命中率、编辑部反馈信息太慢、是否被录用心中无数、担心投一处不被录用等10项。结论认为:造成一稿多投的因素是作者对一稿多投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和对自己的文章能否被录用无自信心以及编辑部反馈信息太慢及用稿时滞过长。实际上,研究生的一稿多投现象较普通作者更为普遍。

2 研究生论文的选稿

2.1 选稿要注意避免重复,并力求稿件多层次性,以满足不同读者群需要

因研究生来稿数量庞大,信息渠道多样,因此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复现象。研究生论文中内容的重复形式主要表现为同种方法在论文的不同地方多次使用;同种方法在不同的学科中多次使用;同一批数据或同一个实例多次使用;诠释编译外文期刊上的内容。研究生稿件论题广,内容多,稿件受编辑版面和编辑效率制约,在编纂稿件时,要做到多中选优,优中选精。这就加大了编辑筛选稿件的劳动量。因此,编辑需要合理配置信息资源,优化信息的传播质量,将不良过剩信息尽可能消除。换句话说,平衡、把关是编辑作为的核心。因此,编辑要注重淘汰非前沿性的、重复性的信息,提高编辑效能,高屋建瓴、多视角审视论文,同时力求稿件编辑的多层次性,允许学术阵地不同声音存在,以期形成鼎足争鸣之势。

2.2 有针对性的选稿组稿

为提高学报的知名度,编辑要有针对性地与研究生联系,了解他们研究的进展,特别是重大项目和前沿性领域的进展情况,主动约稿,定方向,出题目,有针对性地开设诸如研究生园地、研究生论坛等特色栏目,促进学术争鸣,刊登不同观点和有争议的论文,使竞争成为促进创新的原动力,活跃学术空气。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研究生稿件中的闪光点。有些研究生稿件,虽然整篇文章一般化,但某个部分具有闪光点,这就需要编辑、主编要有高超的“眼力”发现闪光点,指导研究生重新设计题目,收集资料,把闪光点扩大成闪光面,进而形成一篇新的论文。这也应当成为编辑、主编应该具备的编辑能力。

在浩如烟海的研究生论文中经过一番涤荡淘金,选出拟用稿件,就可以找琢玉成器的对口专家审稿了。研究生稿件被采用,一般要经过责任编辑初审、专家审稿(包括专家二审)、编辑加工基本定稿、主编(分管院长或社长)终审定稿四步流程。其中,责任编辑初审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3 研究生论文的审稿

3.1 找准专家

审稿在整个编辑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心地位,是学术期刊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决定论文录用与否和保证刊物质量的关键。通过对大批学术论文的鉴审,能反映出审稿人在理论、业务、规范化及编辑技术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作为学术期刊,明确审稿内容,掌握审稿原则,是审稿的基础。编辑在雪片般纷沓而至的来稿中做出初步选择后,要警惕好稿偶尔被专家意见埋没的现象发生,应该炼就一双识别专家审稿意见的慧眼,找准专家。一方面,客观上,由于专业不同,学科分工愈来愈细化,老专家变新外行的情况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在主观上,由于研究生稿件观点新,热点多,敢于做学术的弄潮儿,受范式与思维定势的制约,有时会有为专家所不能接受不愿苟同的尴尬结果。这样专家审稿意见的可信度就大打折扣:一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编辑不能确切地知道专家研究方向,找了并不太熟悉具体研究领域的专家审阅了稿件;二是倘若研究生是高尖端的原创作品,本领域是“无人区”,此时世间已无专家可以依赖。因此,编辑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查阅审稿专家的论文,参加学术会议,与专家交流联系等)了解专家的研究现状,关注所负责学科和相邻学科可能出现的空白点,并试图站在研究视角对稿件进行审视处理。准确地把每一篇研究生论文送给相关专家审阅,就必须明确每一篇论文所属的领域、分支、课题,这样才能对号入座,有效送审。

3.2 建立“催审”体系

在当今社会,专家往往很忙,编辑部在送审的同时,应向审稿专家明确说明审毕返回的时间。对于超时的审稿专家要及时提醒,催促专家加快审稿速度;不能听之任之、被动等待。

3.3 针对研究生的特殊性,审稿要快,尽量缩短审稿时间

一般研究生的学制在2.5—3年,第一年是理论课学习,第2年方才进入实验室或自主科研,大约要半年至一年时间才能写出科研论文。在进行论文答辩时必须公开发表一篇论文(研究生学位条件)。因此,学报编辑要考虑研究生作者的这一特殊性,注意时间的控制,对来稿及时处理,尽快初审及送专家审阅。要了解研究生论文的发表时滞限度,以有效应对研究生论文的编辑加工。目前论文发表周期偏长,这给研究生这个特殊群体,确实带来了不利影响。鲁立等对此做了调研。他选取《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2006年见刊的研究生论文293篇,按照论文种类的不同分为论著类229篇,综述类45篇;293篇中基金论文184篇,非基金论文109篇,分别计算其各阶段的时滞数据。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研究生论文普遍发表周期过长,尤其是综述类论文和非基金论文;研究生作者应根据论文种类的不同把握投稿时间。目前,高校学报普遍为双月刊,从投稿到编辑部至出版通常在4个月以上,为确实保证能够缩短审稿、编辑加工时间,应要求研究生投稿时,一定要按照编辑部的投稿规范投稿,并提供便捷的联系方式(电话、手机或E一mail)。这样如初审时发现问题或专家审稿后需反馈信息,就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沟通信息,达到缩短审稿、编辑加工时间的目的。对审回稿件要及时把处理意见向作者反馈。

3.4 严把关

编辑既位于传播链条的首端又位于终端,是整个编辑出版工作的调控者。因此最后定稿与否以及稿件质量的优劣有赖于编辑的把关。把关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是否有抄袭现象,是否有因一稿多投而导致的重复现象,同时要避免论文中自然科学虚假成果的出现和社会科学中思想方向性错误的出现。

这样经过一番高效严格的筛选,便可以对研究生论文进行编辑加工了。

4 研究生论文的编辑加工

4.1 缩短编辑加工周期,特事特办

漫长的出版周期已成为学术期刊的隐患。究其原因,主要有:征稿须知规定不明确;未形成收稿回执制度;稿件处理不及时,答复期太长;不能及时将稿件处理结果通知作者;编辑部管理涣散等。因为任何论文的发表都会讲究“时效性”,研究生论文尤其如此。经过较长的审稿周期后所确定可录用的稿件,有可能造成该成果因不能早日公之于世而丧失研究生本人成果的领先权,从而被他人成果取代,给研究生的进一步学习研究造成一定的损失,另一方面,出版周期长还会给研究生的按时取得学位、拿到毕业证书、及时就业带来不利影响。而缩短编辑加工周期不仅会消除上述不利影响,还会扩大本刊物在同类出版物中的影响,即期刊本身潜在的“时效性”,提高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还有助于削减一稿多投现象的发生。

对于研究生的稿件,学报编辑或主编应该给予特别对待,采取面对面地形式指导研究生修改稿件。面对面指导有助于培养研究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能力、驾驭文字的能力,帮助他们了解、学习论文编辑常识。在进行面对面指导时应注意,与研究生面谈前编辑或主编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对其稿件有了基本的修改轮框,让研究生根据修改轮框进行“资料填空”。这样,就能够使研究生稿件在极短的时间内高质量的编辑加工完成。

4.2 适应新形势,改为月刊

为使学术论文满足现代社会经济生活快节奏的需要,有大量学术期刊已由双月刊改为月刊,甚至半月刊也在逐步增加。同时期刊的刊载容量、信息密度以及刊物印张数也不断增加。最初,有人担心改为月刊或半月刊后会导致稿件质量下降而数量跟不上,但结果并非如此。许多月刊、半月刊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相当不错。是什么原因使得学术期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半月刊后其学术质量并没有下降呢?笔者认为原因在于是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需要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来给予指导。据统计,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总量已达4758种。从作者角度看,通常出版周期短、载文量大、发表速度快的学术期刊更易受到青睐。随着时滞的缩短,扩版后的期刊能够吸引更多一些稿件;另一方面,扩版后随着载文量的增大,期刊知名度也相应提高,主要表现为文献计量学相关统计指标的提高,如总被引频次和被摘录量增加等。可见,扩版是学术期刊满足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手段。当前,高校学报基本上都还是双月刊,笔者曾接触过许多研究生作者、中学教师(包括许多中学校长)作者,其提交的论文学术质量也很好,也很希望能在学报上发表,就是因为学报出版时间太长,很无奈地请笔者帮忙将其论文改投到是月刊的其他学术期刊上。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高校学报的双月刊,已不符合快节奏的时代要求。非常可喜的是,国内已有高校学报改为月刊,且已收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只是数量还是太少。笔者认为,高校学报由双月刊改为月刊,不但不会影响其学术性,而且还会吸引更多的包括研究生稿件在内的优秀论文投向学报,扩大高校学报的社会影响力。

5 结论

高校学报与研究生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一方面高校学报刊登研究生论文可以反映高校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可以作为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手段之一。从研究生论文水平可以反映出研究生知识水平、综合素质及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另一方面研究生论文又是高校学报的重要稿源之一。高校学报需完善审稿制度,形成激励机制,尽职尽责,发挥学报促进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辅助作用。作为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高校学报,应该担负起研究生论文写作这一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教育环节,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理论或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研究生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提高其学术论文写作水平。学报编辑部应重视研究生稿源的开发,加强对研究生作者群的培养,使之成为学报重要的作者群体,为支持研究生教育顺应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竭尽所能,从而促进知识链和产业链的良性互动。同时也使高校学报的社会影响力得到更大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