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读者对学术论文价值的再创造


2015年01月26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学术论文写出来是给人阅读的,读者是论文写作的最初目标和信息传播交流的终端,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读者的学术论文将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读者一方面通过阅读论文能获得作者给予的某些信息、思想、观点,另一方面也能对论文进行评价和反馈,检验作者所给予的信息、思想。学术论文的读者大多是具有某一方面学术专长的学者和科研工作者,具有较明确的阅读动机,而且读者的角色极易转化为作者,从读者到作者往往只是一步之遥,有许多读者就是为了写作才来阅读学术论文的。因此,在实现学术论文的价值中,读者的作用不可小视。

一、读者是学术论文传播的终端

伏尔泰曾说过:“无论怎样有益的图书,其价值的一半是为读者创造的。”这对于学术论文来说同样适用。读者阅读论文,并从中开启心智,明晓事理,益智怡情,是学术论文价值实现的正效应。如果引起强烈的共鸣,往往是作者的思想成果恰到好处地征服了读者的心灵;若造成了读者的反感和厌恶,那往往是作者的思想未能经受检验,未能适应读者的需要。学术论文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除了与读者本身的生活阅历、理解能力、审美情趣、思想修养、阅读习惯等因素有关之外,关键是作者如何使自己的论文写得能让人看得进去。

学术论文要想得到广大读者青睐,实现其价值,那么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中必须了解读者。每篇学术论文都是写给从事某一专业的同行看的,因而学术论文的写作中应尊重读者的前理解。也就是说那些论文的读者都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他们决不是带着空空如也的头脑来阅读你的作品,而是带着前理解来阅读你的作品。按张法的论述,前理解主要包括前有、前见与前识三个方面内容。即:(1)前有,人必须生于某一文化之中,历史文化在人意识到它们之前就已经具有了,这是人们进行理解的先决条件。(2)前见,人在语言化中接受了语言以及运用语言的方式,不必将此带入理解之中。(3)前识,在任何理解之前,人已具有某中观念、前提和假定,有一定的知识。

读者阅读学术论文总是想超越前有、前见与前识而获得新的有价值的信息,所以我们在进行学术论文的写作时,就要了解读者的前理解,超越读者的前理解,这是学术论文赢得读者,征服读者的关键。

二、读者对实现学术论文价值的能动作用

读者作为学术论文的精神消费者,既有接受其引导、教育的受动性,也有向作者反映要求,使其适应自我需要的主动性。在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中,读者既是作者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反过来也能为促成论文价值的实现和能量的转化作出贡献。在学术交流传导方面,读者诚然是接受信息的受益者,但也能通过自己的阅读,使用信息反馈,体现读者的能动性。

读者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判检验论文的使用价值

论文公开发表后,它的使用价值,既表现在读者的购买阅读,实现其一定的经济价值方面,更多的则是通过读者吸取信息,增进知识、智能等精神消费以体现其社会效益。在精神消费中,读者将在阅读后以信息的反馈形式提出口头、书面的要求和意见,通过刊登文摘、引用观点、转述例证等,对论文进行评价,鼓励、鞭策作者写出更新、更好的作品。读者的评价,大而言之,影响论文的社会价值,小而言之,影响作者的素质和心态,因此它直接对作者起作用,并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论文的价值和社会地位。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读者创造了作者,有什么样的读者群体就有什么样的作者群体。尊重读者实际上是尊重作者,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读者是上帝”的真实含义。

2.发展延伸论文成果

专业论文的读者大多是有着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的高层次文化人,他们或者是学术理论的研究者,或者是应用技术的需求者,或者是科学决策的规划者,他们之中既有读者作者兼容型、学习研究结合型人员,也有评论争鸣介入型和创新突破参与型人员。因此,他们对论文的阅读就不象普及读物的一般读者那样,凭兴趣消遣似地浏览,而是怀着明确的目的,对内容予以吸收、扬弃、借鉴或争鸣。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读者还可以因此点燃智慧的火花,或由此出发去构设新的命题,以补充原有成果的不足;或由此发现没有被发现的领域,这样他们就成了学术论文潜在能量的发掘者和转化者。

特别是论文的阅读者多为从事专业教学和科研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他们阅读的盲目性小,专业色彩浓,创新精神强。一旦获得弥足珍贵的学术信息,他们就如虎添翼,遐想联翩,通过艰苦的思考,反复的实践,便可在采撷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不足或还没有被发现的环节作出必要的补充或发掘。因此,他们不是被动的话语承受者和信息接受器,而是新论文的创造者和论文价值的延伸者。从阅读与写作心理学的视角分析这一现象就是内化与外化的问题,读者阅读学术论文对你的观点、材料甚至研究方法,或认同,或质疑,是个内化过程,读者因你论文的启发而撰写新的论文则是个外化过程。如果没有内化就不可能外化;内化不足,则外化无力。可见读者在学术研究中的外化情况也是衡量学术论文价值的重要依据。

三、学术论文是读者角色转换的催化剂

如前所论,学术论文面对的不是一般的读者,而是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读者。一旦对某篇论文产生了认同心理,就会产生创作欲望,这样就完成了向作者角色的转化。他们往往就是新的学术论文的作者,读者阅读专业论文的目的是为了创作新的学术论文。他们可以从中看到学科的前沿、研究的方向,也可以从研读中得到启示,找到理论空间和学术平台,发现值得比较质疑的课题,产生撰写学术论文的冲动。学术论文读者的角色极易转化为作者,而专业论文的阅读对这种转化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大学教育最重要的特点是专业教育,每位学生一进大学,就要定位学习一门专业,或进入一个学科,划定其自身学习研究的领域。专业学习主要是通过教科书获得知识的,学生在获取专业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后一般要阅读专业期刊上的论文,因为这是最新的知识,也是学术前沿的理论信息。这时他们是学术论文的读者;当毕业之际,撰写学位论文时,就成为学术论文的作者。当他们已经具有了相关专业,又从事某一项专门的研究,在学术上也有了一定的造诣,出于研究本身的需要,他们要大量阅读专业论文,要了解研究动态和学术前沿的相关信息,他们是为学术研究而阅读,为知识创新而读,更重要的是为学术繁荣而写作,为知识创新理论创新而写作。这样的读者,就拓展了原作的空间,引导了原作的方向,为社会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因此学术论文通过读者到作者角色的转换,不仅能实现其原有的价值,而且能够放大原有的价值,发挥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