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指导森林培育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几点体会


2015年03月11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毕业生在毕业前经过研究本学科、专业的学术、理论问题,或运用相关理论来分析解决问题所撰写的学术论文或学位论文。这是本科教育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和检验本科教学质量的重点。森林培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林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林学专业本科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往往也是林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首选的研究方向,如何做好林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也就成为摆在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就此问题与同行们交流几点体会。

1、使学生明确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目的意义

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即将毕业离校的本科生通过科研实践来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它既是对前一阶段理论知识学习的检验,又是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作准备。但是,在多数毕业生中只知道毕业论文工作是毕业前的一个必须的教学环节,而并不真正理解它的函义,因而往往把它当作一门必修课来对待,持等待和观望的态度,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一个纯粹的实践环节,在这个环节里,主要的任务是向老师学习1至2项实用技术,为将来毕业找工作做准备。例如,我院林学本科2000级的一个学生曾经向我们提出要求在毕业论文阶段学会桉树组织培养技术,以便毕业后到外资林业公司的大型苗圃任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组织学生温习了林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开展了毕业前为何要进行毕业论文研究工作的讨论,使学生们明白,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离校的本科生不同于一般的专业技术人员,他是一个准科技人员,必须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一般工程技术和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这仅仅靠掌握1、2项实用新型技术是远远不够的。从而使学生们明确了学习的目的,调动了他们的科研积极性。

2、在科研选题中精心组织和引导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学生们很容易认为解题是科学研究工作中最为重要、最为复杂、最为困难的环节。当他们进入毕业论文工作阶段时,往往急于进实验室(地)做实验,而对做什么,如何做却知之不多,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做毕业论文就是帮老师的科研课题打工,教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科研工作显得非常被动,更谈不上激发他们的科学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并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因此,我们觉得在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中,应该精心组织和引导。对于学习基础好的思想活跃的学生,针对他们的爱好和特长,向他们提出若干问题,让他们去思考,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闪出智慧的火花,而且工作的积极性也很高。例如在向学生讲授根瘤菌的生物固氮作用及其应用技术时,一位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出“能否将生物固氮技术应用到南方特产水果龙眼、荔枝的栽培上”。我们告诉他非豆科农林植物的共生固氮目前仍是一个世界难题,但在豆科造林树种上应用则不仅可行,而且前景是非常广阔的,目前生物固氮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研究很少,你可结合南方主要造林树种来做文章。于是该学生查阅了大量资料,选择了优良相思树种接种根瘤菌育苗对比试验课题,并召集了3个同学对不同相思树种接种不同根瘤菌的生长效应、固氮效应和改良土壤效应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对于一般的学生,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科研工作,设计一定深度和难度、工作量饱满的题目供学生选择,则是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中经常的工作。由于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时间较短,而林业科研不仅周期长,而且常常受季节的限制,因此选题不宜过大、不宜过难,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即选定论文题目既要大致符合本专业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又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所学优势加以引导,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顺利完成教学工作的目的。

3、抓好文献综述环节

文献综述不仅是科研选题的需要,也是写好学位论文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文献综述,熟悉国内外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发展历史及当前的研究动态,在这个课题范围内充分了解和掌握哪些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是如何解决的;哪些问题正在研究解决;在科技文献中,作者们提出了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选定的题目,才能使学生自己增强信心,思路清晰,少走弯路,获得成功,从而使研究的内容具有新意,同时也使学生知道该做什么,采用何种方法和手段去做,有目的有计划地查阅有关知识和培养有关技能。

在这一环节中,指导老师的责任不仅仅是叫学生上图书馆,还应该提供一些主要的线索和充分运用科技检索工具进行查新。在指导和检查学生查阅文献、收集与课题有关资料的同时,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研讨,指导他们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加工、管理和利用,必要时应进行实地调查。例如,在指导2名学生进行杂交松组培技术研究的工作时,由于裸子植物的组织培养难度较大,成功的例子不多,因此,我们不仅向学生介绍了马尾松、湿地松组织培养的经验,而且要求学生尽可能通过国内外的检索数据库收集与松属树种组织培养有关的资料,分析其中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同时带领学生到引种杂交松成功的林场,调查杂交松的生物学特性,到有关苗圃,了解采穗圃中杂交松母树的萌芽能力以及插穗生根能力。使学生了解到尽管松属树种的顶端优势很强,不容易萌芽和生根,但对于从澳大利亚引种的杂交松,其萌芽能力和生根能力是比较强的,只要措施得当,对其进行组培仍有成功的希望,从而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后,通过不同培养基配方。不同外植体处理及不同培养条件的筛选,成功获得了完整的组培小苗。

4、注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毕业论文是考核毕业生能否毕业和授予相应学位的重要依据,要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综合运用所学的科学原理、方法,开展学术理论研究,独立分析、研究和解决一般工程技术和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外文及计算机应用水平,训练科学实践、社会调查、查阅文献资料、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因此,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不仅仅是完成几个实验和写出一篇论文的问题,而且要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训练和升华。在能力训练方面,我们觉得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尤其应该加强。

青年学生一般都具有求知欲强、兴趣广泛、想像力丰富、活泼好动的特点,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组织的课题,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完成研究任务。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和发掘学生的思维能力,抛开平时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教育思想,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各种“异想天开”不要轻易否决,鼓励他们多思考并加以引导,如本文前述的生物固氮技术应用一例,就能发掘具有这方面能力的学生,使他们的科学思维得到训练。

完成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学生必须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尽管学生在以前的课堂实验中已经做过某些实验,但有不少学生是按药单抓药似的照实验指导书机械地进行,实验完后仍糊里糊涂。同时,课程实验通常是单个地进行,与科学研究的系统实验有很大的距离。因此,在指导毕业论文时,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根据研究的需要和相关的科学原理作出一整套的试验方案,在弄清楚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独立实践,大胆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详细记录数据,并尽可能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和建立模型,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综合分析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做了大量的实验,获得一大批数据而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则学生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只相当于数据的罗列而无新意。森林培育学是林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涉及土壤、气象、生态、遗传及植物生理等多门学科。因此,学生在做森林培育学毕业论文时,必定要遇到这些学科中的某些问题或现象。这时,如何运用这些学科中的科学原理来解释实验中遇到的难题则是对学生的一大考验。此时指导老师的答疑不应局限于本门课程所要解决的问题,更应引导学生去复习有关学科的知识,把单个的、偶然的事件与整体联系起来,找出其因果关系,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学生在做接种根瘤菌的盆栽试验时,测得某菌株接种后,根瘤的固氮酶活性很高,说明其固定大气氮的能力较强,据此,该菌株固定大气氮就应该较多。但学生在测定该处理的苗木叶片和盆土的含氮量时发现二者的含氮量并不太高,应该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这个问题如果仅就苗木叶片和土壤的含氮量两个孤立现象就事论事,自然不好解释,然而,当我们把试验的每一盆看作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氮素的循环是从土壤——苗木——土壤,但是事实上这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因为根瘤菌固定大气氮,向系统输入了氮素,与此同时,迅速生长的苗木消耗了大量的氮素,虽然局部(叶片)的含氮量不太高,但由于苗木的总生物量最高,其所含的总氮量是增加的。根瘤菌固定的氮可以向土壤中释放增加土壤的含氮量,而土壤中的氮也可因降雨和浇水而流失。因此,对这个生态系统的氮素循环,不仅考虑原有的总量、输入量,还要考虑其输出的量及苗木总的消耗量,从而得出更合理的解释和正确的结果。通过这个例子的综合分析,使学生受到了启发,在后来的论文写作中能较好地融入了其它学科的科学原理和观点,完成的毕业论文逻辑性和条理性也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