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大学生学术论文的写作现状及培养策略


2015年03月24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大学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其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开拓型人才。而对于大学生而言,所谓综合素质,其核心乃是学术研究能力,无论是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还是直接进入社会就业,拓宽其学术研究视野、增强学术研究能力并转化为各种适应能力都是必由之路。而学术研究能力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学术论文的写作,学校和教师必须通过有计划的训练课程,让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1、学术论文写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选题方面的问题

就笔者数年来对学生进行论文辅导的情况来看,学生进行学术论文选题大多是通过模仿相关研究刊物进行的,但是,在模仿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偏差。一是选题过大,比如,有的学生将“论沈从文的语言艺术”作为论文选题,教师认为,这是要用许多本专著才能研究得过来的课题,只能选取其中某一个特色进行研究与写作。二是选题过偏,有的学生有些特殊爱好,在选题时明显偏离了主体价值观,虽然学术无禁区,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投入地去写作一篇论文对其知识和道德观塑造都会有较深入的影响,比如,有的学生选择“鬼神意识”、“同性恋”等作为其论文题目,教师则会指出,学术论文的写作是一项要投入时间、精力甚至毕生奉献的事情,容不得半点马虎,在大学阶段,还处在学术塑形阶段,要选择有利于学术观点和学术能力形成的题材。

1.2材料选择方面的问题

学术论文的灵魂当然是学术观点,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往往是通过阅读、选取材料来渐渐形成观点的,对于他们来说,在写作前要阅读大量由教师提供的参考文献,写作中要引用相关文句、运用相关论点及论据甚至论证方式,而体现在文本中的材料则需要与文本总体一致,材料“写作前是形成科研论文观点的基础,写作中材料又是表现观点的支柱。作者要反映自己对某一项研究的认识、看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能通过对大量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特殊性,发现其自身的规律,或者是相互间的联系,从而形成科研论文所要表达的观点。而且,作者的这种认识、看法、观点,又必须通过材料来表现。如果没有充分的材料来证实自己的观点,那么,轻则单调呆板,缺乏说服力,重则词不达意,引起误解”。但是,在大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中,于材料运用方面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间接引述多,直接引述少。即将所阅读文献的文句稍加改动写入自己的论文,在该直接引用的地方没有直接引用。二是为引用而引用,不顾原文的整体观点与自己论文在观点、构架上的差别。三是所用材料驳杂,没有观点和学术理路上的一致性。

1.3学术规范方面的问题

学术规范是一个历久而常新的话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论文写作的技术性规范。二是学术道德。前一方面关乎学术能力,只有遵循既定的学术写作规范,才可能写成一篇论点清晰、论据明确、论证有理的文章。在笔者所辅导的大学生中,曾经出现过一种论调,即强调所谓“思想”,认为有观点有想法的文章,怎么写都行,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东拉西扯、根本不成篇章。而实际上一篇论文的各个部分都有其规范,比如摘要,要讲明研究的目的、方法、过程及结论等,但学生往往要经过多次重写才能基本达标。就学术道德而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相继有许多学者学术论文造假被披露出来,其中甚至不乏知名学者,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出学术道德的现状不容乐观,另一方面也给年轻学生以极坏的影响和示范作用。许多学生阅读文献时不认真去体会其精神内核与学术脉络,而热衷于将其中的文句录入电脑,在写作论文的适当时机直接运用,有的是不加引用直接照抄,有的是略加改写照用,有的则是使用了别人的观点和论证方法而不注明,总之,各种各样的剽窃行为层出不穷。现在开发了网上识别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论文的重合度进行辨别,但也只是文句基本相同的才能区分出来,而对于观点和论证方法则难以进行区分。

1.4创新意识不足的问题

笔者执教的学科为中国语言文学,所辅导的论文大多集中在文学、文秘、美学等领域,就这些内容而言,无论是历史的研究还是逻辑的研究,学术论文的生命都在于创新点的存在。在文学史的研究中,新的研究方法之运用、新材料的发掘、新观点的提炼,无一不贯穿一个“新”字,在对文学进行逻辑性研究中,新的观点体系、创新的文学体系等,也以“新”字为核心。“学术论文是对某种发现或研究成果的表述,应是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之后,所发表的有创见性的论说,而不只是对某种理论的复述或随想,也不只是将问题和现象陈述出来完事”。但是,大学生学术论文里最缺乏、最难训练与提高的部分也就是创新意识,它不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没有太多的操作性规范可以遵循,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所涉及的是整体学校教育的设置、长期学术训练的熏陶。从最低的层面来讲,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一个策略性的问题,教育体系如何配置是关键因素,从小学到大学,我们对学生的要求就是接受知识,从来没有过创造知识的教育,因此,到大学要进行创新、创造的时候,学生们的知识、能力、意识储备就远远不能达到这一要求了。笔者给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开始开设Seminar课程,希望用这种方式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并养成批判意识与能力,学生们普遍反映不错。

1.5方法论方面的问题

学术方法是通向学术观点、学术成果的必由之路,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中,面对特定的题目、特定的研究对象,不是所有的学术方法都可以通用的,或者说,不同的学术研究方法会通向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就方法论体系而言,有唯物辩证方法、社会学方法、实证主义方法、朴学方法、考证方法、文献研究方法、义理阐释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怀疑方法、观测方法、调查研究、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心理学方法等,虽然不断出现新的研究方法,但以上方法仍然是日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笔者发现,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除了比较原本的呈现教学材料中的内容外,并没有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方面的特别点明。以文学史为例,在讲授《诗经》时,有《蒹葭》一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一般在教学中,教师都着重于将文句进行翻译,最多进行一番文义的引申。笔者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前人对这一章的研究特别多,包括有气候学、植物学等内容,在不同作家中对其亦有各种发挥,于是笔者把这些内容取其有特色者引入课堂,并且告诉学生:对于一个课题内容,其实有许多角度可以研究。比如《蒹葭》一章,甚至可以从医理等方面研究,在英文的文献里也有类似材料。但是,学术方法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在论文写作期间进行指导虽然也有效果,但效果差一些,而且,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术兴趣、个性气质来鼓励其选择相应的学术方法,则对其研究有更多的助益。

2、解决问题的策略

2.1加强基础学术训练

在现行的大学生培养体系里,知识训练被放在首要位置,以中文系而言,文学史课程占半壁江山,而专业性强、针对性强的学术技巧训练则相对缺乏,这种现状亟待改善。基础学术训练要求教师在传统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要加入方法论探讨的内容,比如“西方文论”课程中,讲到伽达默尔时,要着重从其阐释学的源流、方法实施来进行讲授。在讲到“现象学”时,要对占其核心地位的“现象学方法”作多方面的探讨。只有通过对有着相对较大影响力的典型学术方法进行探讨,学生才可能找对模仿的对象,并在探讨中逐渐掌握基础的学术研究方法。另外,基础的学术训练也包括逻辑学、修辞学、文本解读等内容。

2.2开设针对性课程及其他指导

对于大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而言,更重要的是专门的、针对性强的学术训练课程及课外指导。学校和教师应当至少开设一个学期的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从立意选题、文献选择与阅读、资料搜集、材料运用、论文结构等方面给予学生详细的指导。要对标题、摘要、关键词、论点提出、论据运用、论程序以及参考文献的罗列技巧等每一个环节进行教学,既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学术论文的写作,也让学术论文指导课成为一种有趣的尝试。另外,课外的随机辅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当每周有固定“学术指导时间”,使那些有兴趣的学生能得到疑难的解答和写作的具体指导,课外的指导可以不拘形式,但是教师仍然要把握主动,让学生循着正确的学术道路,拾级而上。

2.3提供充分的保障措施

学术训练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其间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人力上,学校应当统一规划课程的设置,进行教师的培训和配置,采取的形式可以是专门的学术指导教师,也可以是每门课程采用一定课时专门进行本专业的学术指导,而且,由于学术论文的写作指导要耗费大量的心力、才力,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考评时应当予以倾斜。物力方面,学校应当给教师配备圆桌形式的讨论室,让教师和学生能够以比较平等的姿态对学术论文进行讨论,要配备足够的书报资料,另外,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也是必要的。在财力方面,学校应当拨付专门的学术训练机会,让教师和学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提高学术能力,这些资金用于教师与学生的单独交流、资料搜集、请外聘专家、学术交流等。

2.4交叉学科训练

由于缺少通识教育,当下大学生的知识面相对狭窄,即使有些大学生“博览群书”,也仅止于兴趣层面。就笔者的经验而言,中文系的学生即使阅读一些社会学、经济学、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也大多集中于“导论”、传记之类,对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基本上没有涉猎,这体现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中就是视野狭窄、方法单一。在课程设置上,应当给学生以全面的学科训练,使学科交叉训练成为一种学术优势。这一方面可以采用通识课的方式,也可以开设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如中文系的学生可以接受一些社会学、考古学、历史学的课程训练,于学术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