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制度构建


2015年04月08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要解决上述可能存在的障碍,最大限度地实现联合指导毕业论文的制度功效,应以制度激励和管理创新为出发点,并以科学合理的组织程序及公平公正的权责分配为保障。

(一)导师组组织的原则与方法

有效的组织模式是确保论文质量的关键。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导师组宜以两至三人为宜,组长应由该方向的学科带头人或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组长应具有五年以上指导毕业论文的经历,承担优质科研项目者优先;组员以青年教师为主,应具备指导毕业论文的资质。导师组的确立以学科方向和科研方向为标准,并鼓励跨学科跨专业组合。组长的选任以本人自愿申报为前提,院系学术委员会决定;组员由组长和其他教师进行双向选择决定,并报学术委员会备案。

(二)导师组的职责分工

合理的分工是提高工作效能、保证权责利相对应的基础。导师组由组长负责论文的宏观指导,具体包括确定选题、指导研究方法、指定参考书目、确定论文大纲、审核核心观点等事项;组员则负责日常指导,具体包括指导搜集并研读资料、解决写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定期检查论文写作进度、审定论文形式及相关内容、帮助准备答辩等工作。联合指导事实上并不会导致工作量增加,任何领域的合理分工都会带来1+1>2的效果;更为深远的影响是,“劳动分工的最大作用,并不在于功能以这种分化方式提高了生产率,而在于这些功能彼此紧密的结合”,“社会的凝聚性是完全依靠,或至少主要依靠劳动分工来维持的,社会构成的本质特性也是由分工决定的”。凝练科研团队,推进科研合作将是联合指导毕业论文的额外收益。

(三)导师组的分歧解决

根据上述分工模式,导师组成员负有特定的指导毕业论文职责。为体现权责利相统一原则,组长及成员在各自分工负责的事项上拥有决定权。但任何分工不是全然泾渭分明的,且分工的目的仍然在于合作。组长对指导毕业论文总体负责,且在团队内属于领导和组织者,因此,就指导毕业论文所生的分歧,经过沟通仍无法统一的,由组长享有最终决定权;组员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学术委员会提出申诉。学术委员会经过民主讨论后作出的最终裁决,导师组应予接受。

(四)导师组的事务管理

组长承担导师组的日常事务组织与管理工作,但因导师组并非行政组织,组长对组员并无享有命令权和惩处权的法理基础,且行政化管理也根本违背了学术组织的本质和特性。以自愿合作的形式组织导师组的构想就是为了使组长与组员之间基于认同与理解而推动联合指导毕业论文工作的和谐开展。但如果组员因各种原因不合作甚至进行对抗,组长有权要求学术委员会调整导师组成员;对于性质恶劣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可以依据相关规定提请院校予以处理。

(五)行政管理与指导

基于以上联合指导毕业论文的制度安排,教务部门事实上减轻了对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量。教务部门应当充分授权导师组,过程管理由导师组根据学科、专业以及选题特点自行设置安排,不强求统一模式。教务部门只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进行把关,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导师组进行绩效考评,总结推广积极有益的做法。

(六)优化制度激励

基于毕业论文在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应将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列入教学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工作量核算、职称评定、奖惩的重要内容,并设置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指导奖,奖励面、奖励形式及奖励幅度应能体现指导论文工作优劣的差别。此外,还应总结、宣传及推广联合指导毕业论文在提高学术论文及自身教研方面的成功事例,以产生示范效应,促使教师自发重视并努力创新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至于导师组与答辩组高度重合的问题,可通过邀请校内外相关学科专家或教师参与答辩的方式予以解决,在技术上并不存在太大的障碍,且有利于推动校际与院际的学术交流沟通,提升整体科研水平。

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符合学科发展的规律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导师间合理的分工协作有利于节约人力资源,提高指导效率;论文写作的联合指导,也将提高导师的责任心与荣誉感,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促进论文质量的提高;联合指导毕业论文还将在导师间形成科研合作的良好氛围,推动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我们应在实践中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发现问题并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予以解决,从而使毕业论文的教学设计目的得以充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