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对当前中文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思考与建议


2015年06月29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撰写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本科生毕业前的最后一项综合考核,因此,指导学生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能力,做好毕业论文设计是中文专业本科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与其他专业相比,中文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在写作上更有优势,因为中文专业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此,很多学校除毕业论文外,还要求中文专业的学生撰写课程论文和学年论文。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情况和水平越来越令人堪忧,主要体现为:大部分学生态度上敷衍塞责、草率完事;论文格式混乱,文献征引不规范,随意引用网上资料;错字、病句屡见不鲜;选题陈旧,确切地说是不会选题,即便有些较好的论题一般也都是指导教师选的;有的论文没有清晰的条理和逻辑分析,像散文随笔;个别学生从网上下载别人的论文后,拼凑、抄袭他人成果,甚至请人代笔。尽管教师在指导论文的过程中多次强调论文写作时应有的态度和注意事项,但收效甚微。不仅中文专业的毕业论文如此,其他社会科学类专业的本科论文也有同样的情况。基于此,有专家呼吁废除本科生毕业论文,如华中师范大学涂艳国教授建议:“本科毕业论文并非必不可少。在美国,不仅本科生不写毕业论文,连硕士生都不用写毕业论文。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可能是大势所趋。”

在笔者看来,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严重滑坡有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学生、教师、学校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均不够重视。自大学扩大招生规模以来,中文专业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不少本科生对语言文学没有多大兴趣,个别学生还是从其他专业调剂过来的。再加上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入校时就怀有很强的功利心,在完成规定学分后,开始热衷于报考各种证书,以及准备考研、出国、考公务员、实习、求职等。在本科生看来,这些事情直接关系到今后的“饭碗”,至于毕业论文的好坏对就业影响不大,因而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持无所谓的态度。而很多高校对本科生的关注也主要集中于就业率,忽视其毕业论文的质量。在一些具有硕士、博士点的高校,教授、副教授们更关心硕士生、博士生的论文,对本科生论文的要求远低于硕士、博士论文。且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并在此倾向下制定对教师工作业绩考评的政策,导致教师的工作重心向发论文、评职称、报项目、获奖等偏移,对本科生的论文不够重视。

第二,学生缺乏撰写毕业论文必需的专业知识的积累与对学术研究的基本兴趣。自2007年教育部提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来,很多高校都在积极倡导本科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出台了不少大学生创新奖励计划。提倡本科生研究和创新固然不错,但在实施时仍需慎重,需要结合各学校和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严密、周全的培养计划并认真执行。任何研究和创新都有一定的门槛,需要必备的知识积累,尤其作为基础学科的中文专业,在四年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大量古今中外的作品,本科生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经典名著的阅读积累,不了解文学和语言的基本常识,就不具备基本的研究条件,而没有必备的文献基础去写所谓的创新论文,无异于建造空中楼阁。曾有学生就所写的“汤显祖的戏曲作品研究”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当答辩委员问及汤显祖的生活年代时,学生竟然回答“清代”。此外,很多本科生缺乏阅读学术刊物的兴趣,对文学研究现状一无所知。笔者在2013年针对文学院2011级53位本科生的问卷调查中了解到,只有7人有浏览期刊论文的习惯,而教师平时也疏于引导。

第三,高校中文系缺少必要的论文写作指导课程与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在笔者任职的文学院,目前只有文科基地班才开设评论写作课程,采用的教材是《文学批评学教程》,主要内容是文学研究方法,对于指导本科生写作来说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而即便已开设的评论写作课,在范文的选择和评讲上也存在需要改进之处。一些教师在讲授范文时,侧重于追求理论的深度和研究方法的新颖—对于本科生来说此举未免脱离实际。本科生首先需要了解如何选择一个符合其实际水平的论题,既有一定的前人研究的基础,又有可继续开掘之处,如此才能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教师在讲授论文写作时,缺少对论文行文方法与细节的指导,而本科生只有过了这一关,才谈得上追求论文的深度,并为部分学生日后继续研究生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教师也忽略了对学生自我评改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在毕业论文的修改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就不会修改,甚至对充斥于论文中的错字、病句和错误的标点符号也检查不出来,或者根本就不去检查,全靠教师逐一指出,不但浪费教师的精力,而且最终学生仍然不会修改论文。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要扭转当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趋势,最有效的办法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加大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监督和抽查力度,建立学位追回制,促使学生和指导教师都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论文。如果某位教师指导的毕业论文连续多次出现不合格的情况,则应受到警告,或暂停其指导学生论文的资格。

尽管在推出论文检测系统后,抄袭现象有所遏制,但论文质量还是不容乐观。本科论文可以考察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尤其对于中文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写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因此,目前中国高校还没到要全面废除本科生论文的时候。至于如何提升中文专业本科生论文写作的水平,笔者有如下建议。

首先,中文系所有本科专业都应开设论文写作课程。由院系领导牵头,组织教师选定或编写一部适合本院系学生水平的教材,包括理论和范文,范文内容应涉及语言文学、师范、文秘等多个专业,以供学生参考。教师在文学类和语言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既要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也要通过介绍相关学术刊物、当前的学术热点、学术新发现、知名学者的学术成就及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趋势等引导学生关注学术研究。同时,在教学中应引入各种问题的论争,激发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方法去解答新问题,以及通过新问题的研究来更新现有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在讲授文献查阅时,应结合学生的论文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学会检索、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或作为论文的论据,或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观点。目前有些高校正在尝试本科生导师制,有些导师让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学生的研究成果可作为其毕业论文,此举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本科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至于效果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目前有些高校中文系规定大三结束后学生要写作学年论文,大四时可以在此基础上将其加工为毕业论文。这实际上延长了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质量。首都师范大学陶东风教授就曾建议,本科生应该学会写论文,但这种能力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比如在学期中增加小论文的写作训练等。有专家还提出将本科生的研究能力作为课程考试的一项内容,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命题的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命题水平,使命题既能检测学生的知识、素质,也能检测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研究能力,引导学生从注重知识的复制转向注重知识的运用与创造;另一方面,高校要把命题质量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如研究制订科学的命题质量标准,把考查学生研究能力的内容作为衡量命题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建立命题质量评比制度,对于命题质量高的教师予以物质的、荣誉的奖励;建立有效的命题质量监控体系,强化命题质量的管理等。”这应该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办法。

其次,在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论文习作必须进行评讲,必须进行具体的写作内容及方法的指导。教师应根据本科生的实际情况,侧重讲解如何查询文献,如何规范论文的基本格式,如何概括摘要和提炼关键词,如何设计目录,如何写好绪论,怎样结合材料和立论,等等,这些都是本科毕业论文最易出现的问题所在,也正是最能体现本科生论文写作基本功之所在。除此之外,教师要加强学生评改论文能力的培养,具体方式可以有师生共同评改、学生互相评改等,让学生参与其中。评改对象首选学生论文,可以是已经毕业的,也可以是同班同学的,隐去文章作者姓名以“盲审”的方式进行,避免被评改论文作者的尴尬。通过评改,使学生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教师应改变对专家学者范文的偏爱,充分利用高校和院系编印的本科生优秀论文集这一资源,利用学生对学长论文的亲切感,促使他们积极地学习、效仿。还可以汇总历届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学生选题时参考。在平时的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既要讲评优秀范文,也要适当讲评存在较多问题的论文,通过剖析比较,使学生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

最后,中文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考核形式应趋于多样化,不应局限于论文一种文体。应该允许部分有创作潜能的本科生以文学创作的形式来完成毕业考核,如提交小说、诗歌集、散文集、戏剧等。除了文学创作,还可以鼓励学生以调研报告、实习总结等作为毕业考核的形式。笔者在前述的问卷调查中发现:53名本科生中,喜欢写作论文的有12人,厌烦写作论文的有20人,对论文无感觉的有21人;支持以其他形式替代论文的有33人,反对的有6人,“说不清楚”的有14人。从以上数据可以推测,现在大部分本科生对写论文有抵触情绪,希望有多种毕业考核形式可供选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认为,毕业论文应该改变形式,比如写调查报告,与社会实践联系得更紧密,这样学生就业也能从中获益。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还发现,一部分学生之所以写不好论文,是因为对论文不感兴趣甚至厌恶,他们的思维不擅长理性分析而偏于感性,文学创作对他们更有吸引力。如能加以适当引导,这些学生毕业后将来很可能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崭露头角。1981年李龙云凭借《小井胡同》的剧本获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此后成为中国话剧界一位著名剧作家,如果当年南京大学中文系坚持以学术论文的标准来要求李龙云,他可能无法毕业,中国也将失去一位杰出的剧作家。李龙云虽是个案,但给我们的启发是,高校不应忽视本科生的个性特长,而以提交论文作为本科生毕业考核的唯一方式,对中文专业中一些富有创作才华的学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曾有一种说法,高校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地方,而是培养学者的地方,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高校中文系亦应努力去发现、支持具有文学创作天赋的本科生。如果允许以文学创作作为毕业考核,无疑是对那些文学青年最好的支持。至于如何考核文学创作成果,这需要另外撰文讨论。在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选择考核方式,将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