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本科生毕业论文训练环节的实施


2015年07月08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1.研究方法论课程的教学

研究方法论课程宜结合不同类型的专业及学术范例论文来讲授(面对本科生适宜选择相对简单、篇幅较短的论文),重点评论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提供立论依据、如何发展研究思路等方面。研究方法论涉及很多抽象的概念、术语、方法、表达方式等,如果能结合本专业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的阅读和点评来授课,不仅有助于通过具体的范例论文增强对写作基本规范、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的感性认识,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严谨的学风的理解和激发研究兴趣。

研究方法论课程的考核方式可以从开题报告和课程论文角度来进行。开题报告可以综合地反映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理解的程度,教师在考核中一方面看开题报告所显示的论文的架构是否完整,问题阐述、文献综述、假设提出、数据收集、统计分析、信度和效度判断、结果和结论、参考文献等各环节是否规范,另一方面也要考察问题界定的范围、难度、价值性等方面是否适当,研究设计在资源、时间、支出等方面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2.学年论文训练

学年论文是在第三学年期末安排本科生选择本专业的专业和学术问题,练习撰写研究性论文。学年论文的教学组织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主要借助于两种训练形式:一是教师讲解一系列不同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的范例期刊论文,强化学生对研究方论的理解;二是学生陈述学年论文,学生讨论并结合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具体而言,在学年论文的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Y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研究范围和拟定论文题目;( 2}指导学生制定详尽适宜的进度计划,并经常检查监督其执行情况;( 3)介绍必要的参考文献和资料,指导学生检索和搜集有关资料;( 4)帮助学生拟定论文提纲,并对论文的撰写提出指导意见;( 5)认真审阅初稿,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 6)认真评审定稿论文,评定成绩,并写出恰当的评语。学年论文训练可以结合论文竞赛活动进行,鼓励学生有所发现与创新,提供研究成果交流的环境,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研究兴趣,在论文交流中提高辨析思路的能力。

3.毕业论文训练

毕业论文训练体系的第三环节是完成毕业论文,这一环节的研究与写作工作一般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毕业论文的选题与撰写开题报告;第二阶段为自主学习,推进研究阶段,完成论文初稿;第三阶段为补充研究及完善成果阶段;第四阶段为规范写作及清晰表达。从实践效果看,学生对研究问题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实质性地推进论文研究工作对论文质量的影响十分关键,因此,这四个阶段的前两个阶段相对于后两个阶段而言更为重要。

在毕业论文的第一阶段,选题与撰写开题报告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论文选题首先面临的选题来源与评估:毕业论文的选题可以教师推荐与学生选择为主,以学生自行拟定与教师审定为辅。以前者为主,主要考虑本科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出一个有价值并且可执行的研究题目有较大的困难,所以教师应就选题事先做充分的准备工作。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经验研究,选题均应以问题为导向,并由提出选题的教师或学生在初步考察前人研究进展之后提出,而不应仅提出一个题目甚至仅提出一个想法就设定为毕业论文题目;初步拟定的选题应由研究方向相近的教师所组成的导师组进行评估。选题评估应考虑以下原则:第一,选题应是一个相对具体的研究问题,应避免选题过大或牵扯问题过多;第二,选题应具有可获得的资源支持,应避免获得资源的成本过高或难以获得;第三,选题拟用的研究方法应与本科生水平相适应,应避免研究方法过于复杂,学生需要花费较长时间重新学习;第四,选题的工作量应适中,个人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可完成。导师组制对于把好毕业论文第一关是很有意义的,有利于解决选题科学性和适宜性的问题。准备开题报告是论文研究的基本规划,对于初步拟定的毕业论文题目,学生与教师应就论文。

题目的含义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使双方对论文题目的可行性、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路径、关键问题的处理等达成共识。学生在理解所研究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文献检索并独立完成文献综述,根据文献调研的结果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并拟定开题报告。文献调研过程中,教师可介绍专业的学术资源或推荐相关的文献。学生与指导教师应就开题报告进行深入的讨论,指导教师应在讨论中观察学生是否理解指导教师的思路,评估开题报告所拟定的研究方案是否具备可行性,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是否准备了应对措施。

在毕业论文的第二阶段,自主学习,推进研究计划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研究计划的具体实施以学生为主,但导师组应定期与学生沟通,对研究中遇到的困难给予指导,及时发现研究中出现的偏差并进行纠正,关注研究的进度并适时给予调整建议。导师组指导相对于个别导师的指导更能发挥指导团队的互补性,弥补单个导师知识上的不足或考虑上的不周,提高指导的有效性。如果需要现场调研,指导教师可能需要帮助联系调研企业。如果需要收集数据,指导教师可能需要就数据采集方法、数据质量、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把关。如果研究方案需要修正,指导教师应进行评估,在必要的时候在导师组指导会上征求意见后再决定是否修正及如何修正研究方案。由于经过学年论文的演练,学生应该有经验如何将研究。

成果整理成毕业论文的初稿,但指导教师仍应关注数据处理的严谨性、论证逻辑的合理性、研究结论的可靠性等细节问题,确保研究过程值得起推敲。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的参与方式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非直接具体提出解决方案的指导,即鼓励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独立工作。学生应根据开题报告的研究计划在教师组的指导下独立地开展研究工作,如果需要补充学习新的研究工具、调研或收集及处理数据,也应在这个阶段完成。这是毕业论文的主要工作阶段,阶段末应完成论文初稿。

在毕业论文的第三阶段,补充研究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学生应在与指导教师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就论文结构、论证逻辑、分析过程、样本数据、模型修正、结果挖掘、结论完善等方面进一步努力,并提交论文修改稿。针对毕业论文初稿存在的不足,指导教师指出具体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者就较复杂的问题给出具体的建议。学生应根据修改建议进一步开展补充研究的工作,将新的研究成果更新到毕业论文修正稿中。

在毕业论文的第四阶段,论文写作与陈述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学生应根据研究方法论课程所学得的研究规范及学校所规定的格式规范,规范地表达研究成果,特别是要明确区分他人成果和个人成果。

完成的毕业论文按要求打印及装订。学生应根据论文规范要求完善细节,在论文的形式上符合规范的具体标准,准备毕业论文答辩前需要提交的文件及答辩材料,将研究成果充分地展现给指导教师及答辩教师。学生还应认真准备论文答辩所需的材料,陈述的内容在角度、结构以及形式上都应精心准备,使答辩老师能较快地理解研究成果和个人的工作。对论文相关的问题也应预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