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学术不端论文的编校处理策略


2014年04月13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由于利益驱动、体制疏漏等内外原因的存在,本该是一片净土的学术领域,近些年却不断受到污染,丑闻频出。从科研课题申报到学术成果发表,几乎每个环节都爆出过弄虚造假等问题。如今网络上又见到非法“业务”广告,有人专门代理论文、专利和专著署名权,这让学术腐败范围更加广泛,危害更加严重。对这些人为导致的负面问题,研究人员有多种提法,如学术腐败,学术失范,学术失信,学术造假??也有学者根据其性质轻重,将问题严重者称为学术腐败,将学术论文发表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称为学术不端行为。学术不端行为不仅有违公平、公正原则,也从各方面对社会造成了伤害,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无论业界、学术界还是国家有关部门,都不允许这种现象继续存在,纷纷作出反应。业界与学术界深人思考,积极探讨,谨慎定性,先后提出了多种解决之道,比如加强教育和管理,走上司法途径,严格审稿制度,建立黑名单制度等;教育部先后多次发出相关通知,要求规范学术活动,认真待并严肃处理学术腐败问题和学术不端行为;甚至有些单位还自发地联合起来,以实际行动
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从2011年上半年开始,全面整顿学术期刊。然而,时至今日,形形色色的学术不端行为依然存在。整顿学术不端行为,既需要从多方面人手,也应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对于通过审稿进人编校环节但仍然存在学术不端问题的文章,即学术不端论文,编辑校对人员在稿件处理时坚持原则,认真对待,严格把关,讲究策略,对解决论文中存在的学术不端问题大有裨益。本文概括了学术论文编校工作中常见的学术不端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在编校工作各环节中予以解决的具体做法。

1、学术不端论文常见问题

学术不端行为属于有意识犯错的不合理行为,不同于无意识出错的不规范做法。这种行为反映在学术论文中,有多种表现形式,有的论文中出现较少,有的出现较为集中。教育部专门于2(X)9年3月19日发出《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对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予以认定:抄袭、剿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o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其他学术不端行为。从编校工作实践的角度来看,学术不端论文常见的问题主要涉及几个方面:一是署名不当,二是成果侵占,三是弄虚作假,四是一稿多投。

1.1署名不当

论文中反映出的学术不端行为,表现较为突出的即为署名不当问题。这一问题的实际表现形式不止一种,有多署,有漏署,有替署,也有变更署名顺序。多署者,有的是未经别人同意,将别人署名成为自己文章的共同作者;有的是未经别人同意,将自己的名字署在别人文章的作者一栏,成为挂名作者。漏署者,把参与研究工作人员或相关人员的名字省去,不予署名,其中既有蓄意为之者,也有失误所致者。替署者,有的是将他人名字换下,署上自己或别人的名字;有的是把自己的名字换成别人的名字。变更署名顺序者,有的是未经各方同意,擅自更换共同作者的署名顺序;更有甚者,有的直接更改第一作者署名。笔者曾遇到过原署名第一的作者,在稿子已经到了对红环节还要求将自己名字换成他人名字的事情,笔者未予同意。时下还有一种新型学术不端行为,也与署名不当有关,即与所谓“学术代理”发生不当的金钱交易,由后者代为操作,或在他人已经通过审稿的论文的作者一栏加上自己的名字,或者索性买来该稿,将本来的第一作者变成自己。前者属于多署,后者属于替署。这种与金钱交易挂钩的做法,性质更为恶劣,影响更加负面。

然而,无论是哪种署名问题,这些做法都无疑既不妥当,也不合理;若有金钱买卖关系,则属于错上加错。因此,对署名不当的做法,应该一律严格禁止,坚决不允许发生。

2、成果侵占

成果侵占是性质较为恶劣的学术不端行为。所谓侵占,目的显然是非法占有,对象必然并非自己本来所有,做法无疑是要掩耳盗铃,以假当真。其表现形式有的是抄袭、剿窃、侵吞他人的学术成果,将他人论文、专著、专利或者实验报告中的内容悍然拿来当成自己的,意图公开占有;有的是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以新的面目示人,达到自己占有的目的。成果侵占的具体做法多种多样,令人侧目。

一般来说,这两种表现形式并非毫无关联,很多时候往往还是同时出现。除了少数胆大妄为之徒,一般的抄袭、剿窃者毕竟心虚,所以,为掩人耳目或不懂装懂,难免会在占有的同时要对他人的成果做些修改或篡改。例如,1960年出版、存在严重抄袭问题的(汉语史》一书,“多处对原讲义歪曲篡改,以致严重地违背汉语史的基本事实,出现大量的常识性错误,极大地损害了原著作者的声誉。篡改行为发生的同时,也一般会存在对他人原作进行抄袭、剿窃与侵吞的做法。如果说抄袭、剿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等只是简单重复的做法性质较为恶劣,那么,蓄意篡改他人学术成果的做法则更加恶劣。一方面,这是对原成果所有人极大的不尊重;另一方面,还会在学术方面留下错误影响,造成恶劣后果。后一种侵占他人成果的做法,除非遭到知情人或者内行的揭露,否则,经蓄意篡改的内容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向读者提供错误信息,错误地影响不明真相的读者,误导别人,造成以讹传讹甚至颠倒黑白的局面,后果不堪设想。不仅如此,要想弄清楚遭到蓄意篡改的成果的原貌,消除由蓄意篡改的内容造成的错误影响,也必需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当然,无论何种形式的成果侵占,都是正直的学术研究人员唾弃的行为,同样是严肃的学术期刊编辑反对的做法。

3、弄虚作假

虚和假都是世人反感的东西,然而,近年来在学术领域,尤其是学术不端论文中,虚和假时有所见,有的甚至造成极坏的影响。比如韩国“黄禹锡事件”,举世震惊;我国井冈山大学多位教师在国外学术刊物《晶体学报》上发表数据造假的论文90多篇〔川,令人不齿。从作假者自身而言,他们之所以要弄虚作假,或者是因为研究工作没有做到位,或者研究结论“不理想”,或者文献研读不深人,或者干脆就想走捷径,投机取巧。于是,反映在学术不端论文中,弄虚作假现象既包括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也包括伪造注释。

从不端行为发生的频率来看,弄虚作假的做法显然比成果侵占行为发生频率更高,更为常见。这是因为与成果侵占相比,弄虚作假固然同样需要“勇气”,但对作假者的心理折磨要小一些。与篡改他人成果相比,弄虚作假固然有时候也会篡改,但篡改自己的东西,或许要容易一些,也“内行”一些,不大容易留下破绽。

然而,就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而言,弄虚作假堪比篡改他人学术成果,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无论是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还是捏造事实,伪造注释,其实质要么是无中生有,要么是歪曲事实,有违科研原则和科学精神,其后果都会蒙蔽和误导别人。尤其是伪造或篡改数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的做法,相比上述篡改他人学术成果的做法,世人若想弄清由此留下的文字记录是真是一伪,所需付出的时间、精力等,无疑都要更多。

1.4一稿多投

与上述几种学术不端行为相比,公众对学术领域另一种不端之举则要相对宽容一些,这就是一稿多投。顾名思义,一稿多投就是把内容雷同的几篇甚至纯粹是完全一样的同一篇文章投向多家出版单位,希望得到发表从而不当得利的做法。或许正是公众这种相对宽容的态度,导致少数学术懒汉并不认为一稿多投是什么了不起的大问题,错误地认为“自己抄自己的,能算抄袭吗”,因而不时地做出这种事情,导致一稿多投成为比较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即使有些不齿于作出上述几种行为的个人,也视一稿多投为正常做法。甚至还有个别胆大妄为之徒,把抄袭的作品到处发表。比如广东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张伟东全文抄袭他人硕士学位论文,从208年10月巧日至20n年4月巧日,先后5次在4家刊物发表,其中4次竟然以同样的题目发表,另一次只是将题目稍作修改。更让人吃惊的是,张伟东于208年10月巧日和2011年2月巧日发表这份抄袭之作的杂志为同一家杂志,只是论文题目稍作调整而已。

无疑,对一稿多投的做法给予宽容甚至同情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种错误做法有违公平、公正,同样属于学术不端行为。这种做法浪费学术刊物有限的版面资源,浪费编校人员的精力和时间,也浪费出版单位的纸张等资源,不当占用他人学术论文的发表机会,属于彻头彻尾的损人利己行为。就危害而论,一稿多投的做法或许不如上述几种学术不端行为那么严重,但是,若不严加制止,就等同于变相鼓励这种不当做法。其后果不仅会让这样做的人不当得利,助长其继续错误行事,还会让更多学术懒汉起而效之,从而损害学术形象,败坏学术声誉,破坏学术风气,阻碍学术发展。同时,这类做法也让学术媒体出版单位蒙羞。

2、学术不端论文的编校处理策略

为什么会有种种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对此问题学术界已经详加讨论过,截至20n年7月巧日的检索统计,国内相关研究论文将近200篇,笔者不再赘述。在这里,笔者只就编校工作中如何采取措施,处理稿件中存在的这类不端行为提出建议。对学术不端论文存在的上述不当甚至错误的做法,编校人员除了应该严守法规纪律,固守职业操守,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正确观念外,还应该在实际工作中采取多种对策,多管齐下,制止上述做法,消除学术不端问题。

2.1保持警惕心理

作为学术期刊编校人员,遭遇学术不端论文的机会越来越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让其成为漏网之鱼,让作者不当得利。因此,编校人员应该保持警惕,无论是在来稿初审(查重)、稿件编辑还是稿件校对环节,都不放松。对于稿件题名、作者署名、文中图表、实验数据、研究结论、引文标注、参考文献等,都要有怀疑意识,设法查重、核对、规范,尽可能发现不端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着手解决。需要联系作者的,也一定不能嫌麻烦,怕困难,必须干脆利索地处理到位,在期刊付印之前将所有问题消灭干净。只有保持警惕,勇于怀疑,勤于动手,才有可能发现学术论文中存在的各种学术不端问题,并及早排除这些问题。

2.2核实作者信息

按照常理,科学研究是在某一个专业领域持续深人下去的实践活动。受到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的限制,科研人员涉足的研究领域一般不会跨度很大,也不可能对不同专业领域开展深人研究。尤其是年轻的科研人员,无论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跨专业从事不同领域研究的可能性更小。因此,核实学术论文作者的情况,有助于判断来稿是否存在学术不端问题。

如今资讯发达,无论是通话通邮,还是网络检索,都有助于编校人员了解作者信息。编校人员首先应该要求论文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提供每一位署名作者的联系电话甚至电子邮箱。一般来说,需要核实的作者信息包括教育背景、工作情况、科研经历、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学术成果、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如果一篇文章有多位署名作者,应该逐一了解并核实每一位作者的上述信息。编校人员可以根据这方面的信息推断来稿的学术水平和写作水平,并结合稿件初审印象,初步推测论文是否存在署名不当、成果侵占和一稿多投等问题。其次,编校人员应要求第一作者提供所在单位出具的无学术不端问题书面声明,亲笔签署含有这些内容的《作者声明》,还应该要求所有署名作者提供包括上述个人信息的书面材料,并逐一与每位署名作者通话或通邮,核实这些信息。把核实作者信息的工作落实到位,可以排除跨专业领域抄袭论文或者成果侵吞的不端行为,有助于防止一稿多投的做法,有助于判断来稿中是否存在署名不当问题,也有助于制止论文买卖的非法行为。

2.3加强署名管理

为防止出现署名不当问题,学术期刊编校人员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认真把关:

2.3.1严格签名做法

编校人员可以对作者的签名方法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一是作者亲笔签名,二是按照来稿
上署名作者的排序依次签名,三是写明签名日期。这样做可以防止多署和替署,也可以防止变更
署名顺序以及变更署名人员。

2.3.2逐一核实签名

编校人员一方面应要求每位署名作者按照论文中署名顺序亲笔签名,另一方面要做到事后核实,逐一向每位署名作者电话或邮件核实其是否为署名作者,是否亲笔签名,签名顺序以及签名日期。

同时,在向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核实这些情况时,还要询问是否存在漏署的情况。如果核实时得到的答复与来稿时署名情况和书面签名情况不一致,可以重新要求作者签名。编校人员认真核实签名情况,同样可以有效防止多署、替署和变更署名顺序的问题,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现不该发生的漏署问题,并有效地防止稿件通过审核之后作者私下做出买卖论文的不当行为。

2.3.3谨读变更署名

投稿之后要求变更署名,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该署名而未署名的人员名字补上,把不该耘材科翻服如朴礴一一署名而署名的人员名字去掉,另一种是非正常变更署名,把本该保留的名字去掉,把不该出现的名字补上。前者是合理行为,应予允许;后者则是不当做法,应予禁止。

编校人员如果不对变更署名的情况进行干预,就给不当署名做法提供了机会。因此,遇到有人要求变更署名,一定要谨慎对待,认真核实,以防出现不当做法,有效防止有人利用署名问题坑害期刊,个人不当得利。

2.4了解研究背景

编校人员虽然不可能深人调查每一篇论文所涉领域的研究情况,但是,也要尽量了解相关研究背景,包括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研究水平、前沿成就。掌握了这些信息,编校人员就可以大体上判断稿件中的研究数据是否正常,是否真实,是否存在虚构、编造或杜撰数据的情况,判断图表是否合理,是否原创,判断研究结论是否可靠,从而防止作者弄虚作假,甚至侵吞别人学术成果。

为了避免大海捞针,徒劳无功,可以从核查论文后面列出的参考文献入手,逐一核实。利用各种文献数据库,设法获取每一条参考文献的电子版文本,并浏览一遍。根据参考文献,既可以大体了解稿件所涉领域的研究现状,也有助于发现侵吞他人成果的做法,并及时排除问题,不让编校人员和学术期刊成为他人不当得利的帮手和祭品。尤其是图和表,由于制作相对烦琐,若不真正从事研究,未掌握第一手资料,往往做不出来。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现不合理引用的做法。若编校人员了解相关研究背景,注意核对参考文献,就容易发现学术不端问题,有利于消除这类问题。

2.5强化稿件查重

编校人员收到稿件,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查重。目前,有两套系统可以用于对中文论文进行查重,一套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沈阳教授开发的ROST文档相似性检测工具,即ROST反剿窃系统(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现在已经提供永久免费测试版,开放使用;一套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开发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监测系统”,授权使用。

后者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对比文献量较少;前者则依托三部分进行文献查重,分别是全网检索、本地文献库对比和少量文献内存对比,既能对比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也能对比网页文本,因而对比范围更大,更有利于查重。但前者在教育网环境中使用不如在电信网使用更方便,而且检索时间较长,一篇800字的稿件一般需要5分钟才能输出结果,而后者则一般不到2分钟。因此,建议酌情选用这两套系统。

对于英文作品,可以借助于在线的CrossCheck系统进行重复率检查。该系统付费使用,其工作原理与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监测系统类似:编校人员将论文上传到该系统,系统自动与CrosCheck数据库中已发表文献进行比较,最后报告给用户该论文与数据库中已发表文献的相似度,以百分比表示,并将相似的文本标示出来£川。目前,浙江大学学报编辑部已经将该系统用于《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A辑和B辑的来稿查重。

通过查重,可以获知论文是否存在一稿多投、署名不当、成果侵吞等问题,也可以获知论文与其他文献的重复率。在此基础上,结合必要时与作者沟通获知的情况,编校人员可以对来稿作出判别和处理。

2.6核对引文与注释

有的学术不端论文存在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等弄虚作假问题,若不消除,将会造成很坏的影响。为了发现并最终消除这类问题,有必要加强引文与注释的核对工作。充分利用获得授权使用的数字图书馆包含的中英文数据库以及各种搜索引擎,能够获得大量图书、报纸、期刊、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等资料的电子版本,对论文中有违事实、标注不明或存在疑点的引文与注释进行核对。比如,中文几大文献数据库,万方、知网、维普、超星图书馆等各有侧重,自具特点,读秀则以内容全面、涵盖多家文献数据库而独树一帜,方便使用。英文几大文献数据库,Elsevier、Springer、Wiley、IEEE等各有侧重,Ei和WebofSeienee则分别是综合性的工程和科学论文检索数据库。熟练使用这些数据库,善于利用几大搜索引擎,会给引文与注释的核对工作提供极大的方便,有利于解决论文弄虚作假问题。

2.7加强与作者交流

若编校人员在稿件处理过程中发现论文中确有问题,或者对论文中有些内容的真实性、合理性等有所怀疑,应该及时与作者联系,将问题逐一提出来,请作者协助解决。与作者交流和沟通,既要尊重作者,也要坚持原则,既要解决问题,也要启发作者,帮助其意识到规范、诚实地撰写学术论文的积极意义。这既有助于消除已经发现的问题,也有利于找到并解决新的问题。取得作者的支持,无论是对消除稿件中的学术不端问题,还是对提高稿件水平,都大有裨益。同时,也能增加作者对学术期刊出版工作严肃性的认识,有助于增进双方的互信和合作。

3、小结学术不端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署名不当、成果侵吞、弄虚作假和一稿多投。作为学术期刊的编校人员,既要有坚定的原则立场,又要有可行的应对措施。笔者提出,应该保持必要的警惕心理,注意核实作者信息,加强署名管理,了解研究背景,强化稿件查重,核对引文与注释,并加强与作者的交流,从而有效地处理稿件中存在的各种学术不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