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浅谈高校学报编辑防抄袭的一些方法


2014年04月14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我国引人著作权制度时间并不长,长期以来著作权人的权利未得到重视,利益遭侵犯的现象严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到来,人们可以轻松地从网上查阅国内外最新、最先进的学术资料。网络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违反著作权的行为,抄袭论文事件频频发生。

所谓抄袭(到窃),是指将他人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作品的行为,它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著作权法第四十五和第四十六条详细列举了侵害著作权的侵权形式,剿窃、抄袭他人作品也列人其中。

但是,现在许多高校规定,在校博、硕士生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若干篇论文才能拿到学位,使得一些学生在进校不久便急于写论文,在既没有做过科研项目,又无实践经验,导师又因忙于自己的工作而疏于指导,导致许多东拼西凑、质量低劣的论文产生。尽管“抄袭事件”频频曝光,但是一些学生还是为了毕业,在写论文时,或抄袭一些论点方法,或几乎原文抄袭1[j,此类事件一经发现,影响恶劣,不仅本人及导师面临严厉的处罚,刊登抄袭论文的期刊声誉也受到影响。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简称学报)的稿源是以学校博、硕士生的论文居多,为了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我们在研究学报作者写作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贯穿审稿、编辑加工等编辑流程的行之有效的防抄袭方法。通过这些操作尽量避免或减少抄袭事件的发生。

l、树立著作权观念

多年来,编辑一直信奉“为他人作嫁衣”的奉献精神,默默无闻地工作着。随着计算机不断升级,网络飞速发展,不同地域的人们通过网络的交流增加了,但同时也产生了副作用。抄袭事件的频频发生,编辑部声誉不断受牵连,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工作。以前只顾埋头苦干、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时代过去了,现在必须用法律观念来充实我们的头脑。有人说,编辑不是全才,阅读有盲点,因此,发生抄袭事件编辑没有责任。但是,如果树立著作权观念,时刻以法律意识武装自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违反著作权行为的发生。

当然,作为编辑,必须划清“适当引用”的界限,“适当引用”属于合理使用的范围,不构成侵权。现在,新闻出版局推行编辑准人证制度,在编辑资格考试培训中强调了著作权法律法规的掌握,这一举措使编辑着重强化了著作权法律意识,并付诸于日常工作之中。

2、审稿环节

2.1填写来稿登记表

作者投稿时,编辑部给作者填写来稿登记表。该表不仅详细记载了作者的个人信息,如单位、地址、联系方式、中图分类号、基金项目、论文性质等,而且设立了作者承诺一栏,如:论文是作者的研究成果,排名无异议;未一稿多稿;没有抄袭;研究生的稿件导师已审阅过。作者如无异议,则签上自己的名字。学报编辑给每个作者说明了违反著作权给本人及导师所带来的后果,使作者能慎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若作者是校外投稿,编辑部也会将登记表寄给作者补填。这个环节看似简单,但非常重要。填写来稿登记表具有一定警示作用,使作者对抄袭等违反著作权的行为能予以重视,并从一定意义上说,也保护了编辑部的利益。当然,现在也有一些编辑部在期刊的封三、封底上详细罗列了稿件责任要求,或者要求每个作者投稿时附上自己的诚信说明,即文章没有抄袭,是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些都是与填写来稿登记表有相同的意义。

2.2审稿环节

目前,抄袭行为一般表现为:(1)逐字逐句原封不动地抄袭他人作品,科技期刊中通常称为全文抄袭;(2)将他人作品中的内容,稍作改动,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出现,我们称为论点(模块)抄袭。通常,论点抄袭比较隐蔽,不易被发现;而全文抄袭发生在中文科技期刊中较少,大多数抄袭者不会采取这种方式,在英文期刊中抄袭国外论文的事件比较常见。学报论文采用三审制,即请二位以上专家审稿,编辑部复审,然后经编委会定稿。审稿环节是最容易查出抄袭行为的环节之一。

2.2.1论点抄袭

在学报上刊登的论文要求有一定的创新性,这对在校学习的学生或年轻教师来说,如果没有进行过调查研究和切身实践,论文是很难写的。因此,有些作者抄袭别人新的论点或模型,以增加创新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人一些自己的东西,如算法、模块、公式等,变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尽管后面有自己的内容,但由于前提是抄袭的,因此也已构成了抄袭。

对于这种情况,编辑送审时必须慎重,一定要选准专家。一个好的专家,熟悉自己研究领域的新动态,在审到好的论文时,往往将审稿当作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因此,他们是最容易查出论点抄袭这种文章。因为被抄袭的论点或模块往往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通用的、公开的理论或模式,抄袭者出于自身目的,也没有在文中写明出处,因此抄袭的内容与自己的内容中间往往有脱节。有的专家审阅后往往会在审稿意见表上写明:希望作者注明该模块或论点是怎样得出的,或写明出处。对于这类审稿意见,编辑应该善于起疑心,仔细核对作者修改反馈意见,若作者不能正面回答,或不予改正,则将该文作为嫌疑对象处理。不妨在学术界公认的世界6大检索系统,如美国的《科学引文索引》、《工程索引》等,或清华光盘版和万方数据库中搜索一下,如果该文抄袭了国内外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章,则在上述媒介上基本可以搜索到。另外,现在国内外主要搜索引擎还有百度和goolge等,用这些搜索引擎基本上可以搜索到国内外大部分出版物的内容。而一些抄袭者也正是利用这些搜索引擎找到他们所需要的文章进行抄袭的。一旦发现抄袭,则将该稿件以抄袭嫌疑上交编辑部或编委会处理。

现在,一些编辑部因为稿源问题,往往忽视此类文章的问题所在,发表了此类稿件,纵容了抄袭行为。但编辑应本着从挽救、爱护作者出发,劝说作者删除所抄内容,重新修改后再审,直到确认抄袭段落删除为止。

2.2.2全文抄袭

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英文期刊中,由于语言原因,国内专业人员阅读的国外期刊的频率较中文期刊小,因此给一些作者有钻空子的机会,他们通常是大部分抄袭或几乎全文抄袭。但是国内作者写英文文章有一个通病—汉化严重,因此许多英文期刊聘请一些专家审读已录用的稿子,进行语言把关。

这些专家不仅对审读工作认真负责而且精通语法,对于汉化问题比较敏感,有些汉化严重的稿子往往被改得通篇红字,编辑无法人手加工,这种现象对于编辑来说,抄袭嫌疑倒是比较小;但是如果一篇稿子读起来异常通顺,专家改动的地方很少,那么这时作为编辑应该引起重视。查看一下作者的情况,若作者是在校博士生或硕士生,没有出国留学经历,则应该引起重视。不妨将该文章的某些主要句子甚至段落在百度上搜索一下,看看是否有相同题材的文章,是否有抄袭行为。现在,有些英文期刊就是通过此办法在审稿后、编辑加工前查出抄袭行为的,避免了抄袭论文一旦公开发表后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当然,这种情况对中文期刊来说,由于编辑缺少语言障碍的束缚,反而少了一种防抄袭的手段。若是在财力物力允许的情况下,将每篇论文的关键词或论文主要段落在网上搜索一遍还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现在一些重点大学校园网上开辟交流园地,将一些新的没有正式出版的文章刊登,让大家一起探讨。一旦被抄袭,则可能发生不必要的著作权纠纷,这种情况值得大家注意。

3、编辑加工

编辑加工是编辑流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编辑加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编辑的业务水平。因此,编辑往往在编辑加工这道程序上倾注了大量心血。而编辑加工时也能查出许多抄袭的痕迹。这可从中英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几个方面具体阐述。

3.1中英文摘要

通常,英文摘要是需要作者在正文基础上归纳总结得出的,因此,一篇短短的摘要能反映出作者的实际英文水平,如果整篇文章异常通顺,而摘要却汉化严重,则需要编辑起疑心,不妨以全文抄袭嫌疑对待。现在,许多中文期刊的英文摘要也请专家把关,但是仅凭英文摘要而下抄袭结论是不够的,应该与审稿结果相结合。

3.2正文

编辑加工正文时,由于须遵循编辑规范,许多作者写得不规范的地方编辑都要改正过来。例如:变量用斜体标注,矩阵、矢量、张量应用黑斜体标注,参考文献在正文引用处应按顺序标注等。对于这些细节问题,编辑往往需要同作者商榷,此时是比较容易发现是否有抄袭行为。例如变量、一些特殊名词的缩写前后不一,一会儿是大写,一会儿是小写,询问作者;中文期刊图表中的内容不用中文标注,请作者翻译;文献在引用处需标注,请作者补上;插图不清楚,请作者重新提供等。将这些问题综合考虑,可以判别作者是否有抄袭行为。

3.3参考文献

通常抄袭论文的参考文献是沿袭被抄论文的参考文献,因此,如果被抄论文的参考文献不符合编辑规范,而抄袭者若未仔细去查阅的话,其论文的参考文献也往往不规范。如:作者名为某某某,等,缺卷、
期、具体页码。当作者被告知应补全所缺内容时,大多数的作者很快补充了,而个别的作者则推说查不到,或原版书也没有写全等,拒绝修改,那么,编辑此时应该提高警结合该文的审稿情况,和作者讲清一旦确定抄袭所来后果,建议作者删去不影响文章质量的抄袭内容,或请专家再审,避免抄袭事件的发生。

4、结束语

抄袭事件是近几年频繁出现的一种现象,对编辑来说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现在,加拿大安省有多家大学已经采用计算机高科技来对付日益严重的论文抄袭行为阁,即将作者提供的原稿文本制造一套计算机识别的数据指纹,与互联网上的论文资料库内数以亿计的文章进行比较,以此查出是否抄袭。目前,该软件还在试验中。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物理学教授布卢姆菲尔德在判阅学生的学期论文前,设计了一份专门反抄袭的电脑软件,这一软件可以对整个论文进行扫描,然后把多于六个字母的习惯性用语找出来并标明,结果发现共有12名学生被锁定为剿窃嫌疑人。

而在我国,由于文章录人软件有方正、word、txt等,该软件即使成功,在我国还存在软件匹配问题,因此,推广此类软件还时日以待。如何在日常编辑加工流程过程中采取有效手段来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还需要广大编辑同仁共同探讨、深入研究。
我们对此只是有了一些浅薄的研究,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会有一些更直接、更有效的手段来应对抄袭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