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毕业论文写作的误区和指导方略


2014年07月22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育部曾经就有关加强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专门发文,对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重要意义、该阶段的教学管理与学风建设、加强指导教师的管理等方面内容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浙江省教育厅除了发文强调和宏观指导以外,从2004年起,专门组织专家对全省普通高校应届本专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抽评,并作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写作是此项工作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论文写作对于学生课内外知识学习的梳理提升,对于组织运用材料、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等都是极其重要的训练和检测手段。本文试图从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误区和指导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明确把握论文质量判定的主要标准

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就其质量评价标准而言,虽众说纷纭,但一般不会排斥下面的主张。

(一)观点要新鲜。具体而言,一要明确,二要有新意。论文观点一目了然,就像申论,从众多的材料中概括某个观点,用几十个字就能明确告知。同时,论文不是总结,要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看到前沿的新的现象与问题,即使材料再旧,也要挖掘出新意来,哪怕是一丁点,都是好样的。主题立意要经得起推敲,经得住别人的辩驳和论证。当然在校生事事都创新,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但是,既然是花较长时间来准备和撰写论文,至少要找出一些新的东西,尤其是实际中新的素材和论题。否则,撰写毕业论文意义不大。

(二)结构要规范。论文结构虽无定律,但开篇往往从现象入手,或从政策规章入文,从中引出观点;或分析问题,导出自己理念。主体部分是论证自己的观点,结尾部分是目前存在的可能问题或应该值得继续探索的地方。既不要写成简单的三段论,也不要写成工作总结,当然更不能照搬编书的体例。领导的讲话稿和经验汇报更不是学术成果,用在非正式的会议讨论可行,但要登上学术大雅之堂,有的实在不敢恭维。

(三)论述要有力。既然是论文,用到的言语一般带有论述性而非描述性,也不是简单的陈述问题、罗列现象,往往是书面语言而非口头语言,论述还需具有论辩性。

(四)材料要适用。材料使用不只是拥有相关的素材即可,而是要能有力支撑自己的观点。运用到文章中的材料要经过筛选组合,不是简单堆砌。如引用材料,要善用注释,不要照搬照抄。材料要用经典,不要信手拈来、随意性强。

二、清醒认识毕业论文写作的常规误区

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误区,有的是因为学生自身相关方面的能力不强,有的是学校和指导老师可能还没有觉察到的问题,当然还有高等教育大环境中一些非正面因素导致的负面影响。抛开毕业论文写作认识问题不说,具体写作常规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缺乏自身的观点,思路不清。由于实习、各类考试等因素的影响,加上写作功底薄弱,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的写作不够重视。毕业论文写作任务几个月前就布置下去了,往往要到最后时刻才仓促上阵、草草了事。而相关的选题,有的过大过宽,本科生根本无法驾驭,类似《论+名词》的标题,让人无法入手(除非用副标题)。到最后上交的论文或者是汇总别人的观点,或者是现象罗列,或者就事论事,或者是材料仓库,思路不清,没有深度,没有亮点。

(二)语句素材仿用多,价值不高。论文材料粘贴复制,不会改变角度,不会概括综述,不会就重避轻,使用价值难以体现。更不会科学运用注释和参考文献,和别人的文章重复、相似的东西太多,涉嫌照搬抄袭。

(三)二级标题写“书”化,格式不符。论文写作的结构思路和写书差别不大,二级标题往往是“概念”、“特点”、“注意事项”等,没有将文章大论点下的小论点表达出来。

(四)词句表达欠斟酌,语气不当。写作过程中,没能用论述性言语归纳概括观点、推理分析论证。许多地方就像在陈述一个故事,或者在作工作汇报,陈述性、描述性、口语化词句较多,论辩性不强。

三、科学探讨毕业论文指导的一般方略

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学校、老师、学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老师指导离不开学校的政策引导,学生论文写作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和老师的指导有很强的关联。

(一)加强论文写作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老师的素质与能力要符合指导的标准与要求。不是什么老师都可以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普通高校基本有相关的规定。除了一般的写作知识技能和专业知识要求外,还必须具备指导别人写作的能力。茶壶里煮饺子,自己心中有数,但表达不出来,再好的饺子别人也是吃不到的。

因此,就像申论辅导团队一样,对论文指导老师要加强业务知识和写作技能的培训,尤其是强化老师指导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用较高的论文评价标准来衡量老师的指导工作,让老师“能指导”的同时,做到真正的“会指导”。

(二)明确论文写作指导的常规内容

1.指导学生收集素材和形成论点。平时写作学生最怕的就是没东西没材料,写出来的文章空对空,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只好到处寻找、照搬照抄。因此,大学教育伊始,学校教育就应该明确注意生活(尤其是日后专业有关的话题)、收集素材的观念,或者热点问题,或者自己喜爱的话题;学校可以将近几年毕业论文的选题挂在网上,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关注“热点”话题需要的佐证素材。材料可以从网络、报纸、电台等多种途径留意和收集。公安院校的毕业生,关注的更多的是公安行业有关的论题。其实,现实生活中,各类媒体有关公安工作的报道,各类统计数据等,还有一些敏感的话题,甚至一些带有一定密级的内容都会公开出来。所以,只要你留意,不怕找不到自己日后写论文需要的一些素材。到了实习阶段,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许多材料更会向你涌过来。进入第三年的时候,学校和指导老师就开始做好毕业论文写作的宣传发动和准备工作。此时学生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素材中概括选题,也可以用日常关注的话题作为论文主题(此时相关的素材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

在此基础上,老师还要指导学生如何翻阅国内外资料、了解论题最新的研究情况。指导学生通过查询中国知网、海外文选、因特网筛选及专业论文选读、相关年会(研讨会)资料和国家(部门)相关的政策方针、文件资料等手段,引导学生做学术调研,学会文献综述的整理,指导学生开题报告的撰写等。

2.指导学生围绕论题拟写论文的提纲。就像种葡萄藤,论文的“纲”是“架子”,只有先立好“架子”,才能让后面长大的“藤”爬上架子、挂满葡萄。提纲就是文章的脉络结构和主要的观点所在。当然,文章的提纲也不是两三句话就可以成就的,它必须在开题报告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展开,形成初步的草稿。

3.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初稿。这是论文写作十分重要的关键环节。

一是在提纲草稿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材料和论证性言语,让“架子”上面不断爬满“葡萄藤”。根据论文的框架和思路,用论述性的言语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理论素材还是事实证据,都要从“佐证”的角度来组织,不能就事论事、详细铺开,而应概括到位。因此材料不能太详细,更不能当作讲故事一样来铺写。

二是考虑素材运用的规范性和恰当性。材料使用不是拿来放进文章就可以了。一些学生不知道“注释”和“参考文献”的用途是什么,有的纯粹是为了“形式”挂在上面,有没有差不多。老师应该告知学生这两种材料对于论文写作的意义及规范。

引用材料,不仅仅是丰富文章的内容,更主要是佐证文章的论点,也是作者了解本论题“行情”的一个重要表现,至少可以证明你关注过这些文章或书籍,了解过本论题以往的研究情况和最新的前沿动态,更重要的是你在论述自己观点的时候,可以让它为你服务,你可以站在它们的肩膀上,站在更新的高度阐述论题,让论题更具可信性,同时告诉读者材料的出处,提供必要的检索考证线索,要不然会有剽窃的嫌疑。当然,有些解释文字放在整篇文章中不太合适,也可以用注释。还有一个许多人有意无意忽视的关键因素,就是“用来表示对他人研究和机构资助的尊重和致谢”,这毕竟是一个知识产权的问题。

引用材料有直接和间接之分,往往和论题有关联,或旁证,或例证,还要选择典型,不随意引用。不管哪种引用,都可以用脚注或尾注来标注,一般尾注多一些。参考文献是作者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所参阅的内容,有的材料可能还会引用。注释和参考文献一般都包括作(编)者、文献标题、刊物名称(种类性质代码)、期数等,如果是书籍,要注明名称,出版社及出版年月和版次。注释一般标明文献所在页码,便于检索和查证。

三是处理好论文二级提纲的格式。在辅导学生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类似编书那样的格式,这是论文写作的大忌。指导老师需要辅导学生如何将“小论点”在二级提纲中体现出来,也就是除了数序特定标志,如“一、”“(一)”“1.”“(1)”,或者“首先”“其次”等字样等规范标序(层次结构不要过多)外,同时要将“小论点”体现出来。比如,有同学写警察人力资源问题,第一层就写“一、警察人力资源的定义”,第二层写“警察人力资源的现状”,等等。作为论点首先得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往往是用动宾词组表达内容。比如“一、全面把握警察人力资源的内涵”,“二、客观分析警察人力资源的现状”,等等。论文应有论文的言语特征,不能把论文当书来编写。

四是指导学生挖掘论题相关“专业”内容的深度和新度。论题立意除了所谓的“大路货”,如公安管理、和谐社会、舆论宣传等之外,许多题目是和相关“专业”挂钩的。所在专业系部的老师自然成了指导老师的首选。不少学生课内知识学得不错,论文中将许多材料进行了组合,这充其量是一篇听课笔记的整合,除了复习之用,没有什么价值。也有不少论文是将检索到的资料重新成文,不但涉嫌抄袭,还有断章取义之可能。

在具体的论文写作中,观点不全和“空对空”是两个最主要的弊端体现。观点不全、重点不清,也就是“说半句,落半句”。可以说罗列了现象,没有挖掘本质,论证也因此缺乏深度。比如,在论述“公安基层警力不足”时,不少学生会用到“非警务活动过多”的小论点,但是非警务活动和警力不足间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再挖掘下去,就应该加上“影响了现有警力效能的发挥”,这才是重点,也是论点的新度所在。不少陈旧观点换个角度来说,或者重新概述一下,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新意”出现。“空对空”主要体现在文章空洞的理论多,缺少例证、引证之类的素材,通篇是公安简报的套话。即使引用案例,也往往是脱节的,不能很好地结合论点论述。

4.指导学生对论文“润色”修改。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一气呵成的文章有可能是好文章,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需要几遍甚至十几遍的修改才能成型。指导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一是论文的观点与构架的再斟酌。论文选题,或者说大论点,一般在开题报告的时候就基本确定了,而小论点的斟酌是贯穿整篇论文的修改完善过程,尤其是论点深度和新度的挖掘与完善,重点与非重点的言语搭配等。论文的构架也会因为观点、材料的变动而有所调整,有时甚至会出现较大的变动。

二是材料运用的科学性分析。实际案例、名人名言、引用佐证等材料的数量多少、使用位置、观点对应、新旧程度以及材料的概括性、科学性、恰当性等还有待进一步论证。三是言语规范的进一步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