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谈毕业论文的修改


2015年05月07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前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撰写的表述科学研究结果和阐述思想观点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说性文章。撰写毕业论文是高校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撰写毕业论文不能抱有一次完成的心态,要充分认识到修改环节是提高文章质量,进而顺利完成学业的必要过程和有效手段。“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来看,对文章的每一次修改,就是对文章进行一次再研究、再认识、再创造和再完善。只有经过反复琢磨锤炼,多次修订改正,精益求精,才会使文章从内容到形式日臻完美”。

一、观点的修改———力求正确、集中、鲜明、深刻、新颖

毕业论文的观点是一个由中心论点和支撑中心论点的分论点构成的体系,是作者对其所选论题发表的主张看法和态度。论点是论文的灵魂,论文的统帅,论点的优劣直接关系着论文的成败。论文的修改,首先是对论点的修改。修改观点要综观全局,立足全篇,以观点是否正确、集中、鲜明、深刻,具有创新性为标准,审视斟酌中心论点和若干分论点,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毕业论文在观点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观点错误。毕业论文的论点必须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则,符合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观点正确,有利于宣传国家方针政策,提高读者思想认识,产生社会价值。反之,观点错了,不但其他一切论点、论据不能成立,整篇论文站不住脚,失去其作用价值,甚至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和危害。例如一篇题为《公有制是造成我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的毕业论文,作者通过对我国几十年经济发展缓慢情况的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公有制,提出减少公有制的比例。他把“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与“公有制”混为一谈,否定公有制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提出私有化的主张。这是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也是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

2.观点主观、片面,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观点是在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概括、研究、提炼的过程中产生的。有些学生在调查不够,资料不足,事实不清或不准确、有水分的情况下,主观臆断,想当然地下结论,这样的论点自然缺少唯物辩证法所要求的全面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因而缺乏科学性。

3.观点不鲜明。有些学生由于对材料缺乏严格认真的整理、分析、消化,在没有把问题实质认识清楚的情况下提炼主题,形成似是而非、含糊不清的观点,使人不知所云或产生歧义。

4.缺乏新颖性和创造性。科学研究就是要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新的途径,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推动科学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因此,作为反映科研成果的毕业论文,也应该提出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见解,有新颖性和创造性。但有的毕业论文完全或绝大部分没有新材料,没有新角度,没有个人创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重复别人已经谈过的东西。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不注意阅读文献资料,研究信息掌握不足,研究的问题是别人已研究或解决了的,或者也是由于作者对某问题缺乏钻研精神,没有最终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针对以上问题,对于把握不准确,不能把最典型、最具本质意义的思想和规律揭示出来,或者有某种失误和偏颇的论点,要动“大手术”,进行一次大改写甚至重写,把错误的改正确,有失分寸的改恰当,立意太低的加以升华;对于主观、片面、空泛的论点,要进行强化、增补等改写工作,主观的改客观,片面的改全面,使其真实准确,具有科学性;对于含混骑墙的论点,要把模糊的改鲜明,粗浅的改深刻;对于缺乏新意,落后于形势发展的论点,要重新构思和概括,或改变论证角度,进一步挖掘和提高,变陈旧为新颖。

二、材料的修改———核查校正,增删调整

材料是证明观点的论据,是论点成立的依托,是文章的“血肉”。对选入文章的材料进行最后的修改,对于深化主题,揭示内容实质,增强文章说服力起着关键作用。

材料修改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核查校正,即先不考虑观点、结构、语言,只查核材料本身是否真实、可信、准确,包括对初稿中的定律、论断、数据、典型材料、引文出处等进行核对,发现疑点和前后矛盾的地方,一定要搞清楚、弄明白。如果引用了经典作家的话,如有条件最好核对原文,把一切失误、失实和有出入的材料给予删除或改写准确,保证论点建立在坚实可靠的论据基础之上。第二步是根据论证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的要求,按照必要、真实、合适的标准,对材料进行增加、删节或调整。缺少材料或材料单薄,不足以说明论点,就要增补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新材料,使论据更加充实,使论证变得更确凿有力。失实、杂乱、重复,不合乎逻辑,与主题无关,与观点不匹配的材料,要坚决删减,以便突出观点。陈旧、平淡、空泛、一般化的材料,则要进行调换,换上新颖、具有时代感的材料。

初写论文的学生,选入文章作为论据的材料主要会出现以下几种问题:

1.材料不够典型。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有特征、最具代表性,能有力揭示事物本质,集中表现论文主题的材料。围绕主题选材,不可能把与主题有关的所有材料统统都写进去,必须精挑细选,把最典型的材料写入文章。恩格斯的《论权威》选择了纺纱厂、铁路、航海三个例子作为论据。第一个论据阐述最详细,第二个论据比较概括,第三个论据只是轻轻一笔。他没有用更多的阐述,就把问题说明白了:“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它是怎样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两者不管社会组织怎样,在产品的生产流通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下,都是我们所必须的。”材料不多却因其十分精悍典型,产生了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而有些学生在写毕业论文时,往往不注意选择典型材料,把有关的材料不分精糙粗细,一并入选,这样造成材料堆积,文章冗长,主题反而不能十分清楚明白地表现出来。

2.材料不够真实。真实材料是指那些客观存在的,能反映事物本来面貌的材料。真实就是力量,只有运用的材料真实,论点才站得住,文章才有说服力。有些学生选用事实材料时,在观察不细或调查不实的情况下,脱离实际,主观臆造,搞所谓的“合理推理”,给事实材料添枝加叶;选用第二手材料时,照抄照搬,人云亦云,引用的历史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引文等等出现误差,材料失实,文章就不可能让人信服。这样的材料要坚决剔除。

3.材料不够新颖。新颖即新鲜。新鲜的材料,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增强文章的可读性、现实性。有的毕业论文选用材料陈旧过时,就如摆出一堆“陈芝麻、烂谷子”,抬出一副老面孔,谈吐一口旧腔调,没有新鲜感,缺乏现实性,这样的文章显然乏味无力。假如#""$年写关于农村改革的文章,全部使用#"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数字事例,文章肯定不会出新。要想论文新颖,材料必须新颖,要想获取新颖材料,就要多层次、广角度发现关注新生事物,这样,才有可能写出“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的创新性文章。

4.材料脱离主题或与主题关系不大。有些学生常常犯不忍割爱的毛病,毕业论文在运用材料上贪多求全,不分材料与主题有无关系,关系多大,胡子眉毛一把抓,搬一些不能充分说明问题的材料做牵强附会的解释,将所有材料统统塞进文章,这样做的结果是材料与主题脱节,影响了主题的表达,把文章搞得臃肿庞杂但中心却并不突出。材料是来论证中心论点的,要能够直接为表现和论证主题服务。什么材料可用,什么材料不用,要根据论证中心论点的力度决定。凡是有力地说明、突出、烘托主题的材料就选用,脱离主题或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材料就要坚决舍弃。

三、结构的修改———完善外在形式,服务中心论点

结构是文章的总体框架,是作者思路的体现,也是表达思想内容的重要手段。结构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论文内容的表达效果。结构的修改,关系着全文的布局和安排。结构修改要在中心论点的统率和支配下,本着有利于突出中心论点的原则和要求,首先检查中心论点是否突出,全文是否在中心论点的统领下构成一个完整严密的体系;其次关注各分论点是否明确,轻重主次安排是否清楚得当;最后看层次段落是否合理有序,材料详略疏密是否错落有致,以及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文章的起、承、转、合是否浑然天成。等等。择要而言,比较突出的结构问题主要有:

1.绪论、结论缺失或写作不当。毕业论文是一个由绪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的协调一致的统一体。有些学生对绪论和结论的作用了解不清,重视不够,没有把绪论和结论写作当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待,毕业论文无头%序论’或无尾%结论’,从而形式上造成整体结构的缺失,内容上影响意思的表达。文章如有缺失现象,要补全缺失部分以保证结构的完整性。还有一些学生不知道怎样写好绪论和结论,有的绪论整段抄录教科书的有关内容,对一些人所共知的一般知识,不厌其烦地做介绍,自己的设计任务和课题的意义等要害内容却没有涉及或很少提到,洋洋洒洒,篇幅很长,却内容空泛贫乏,文不对题,起不到导引本论的作用;有的结论简单写几点肤浅的、一般性的、老生常谈式的体会,而不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深刻地反映出来。作为论文起始的绪论应该言简意赅地说明论题在理论界或实践中的重要性,研究探讨它的现实意义等,引出论题,导入正论。结论部分或者解决问题,或者归纳和总结,或者评价与建议等,深刻有力收束全文。

2.结构松散,层次缺乏条理。结构松散主要表现为大论点与小论点之间,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不紧密。这主要是由选材拼拼凑凑,构思缺乏大局观念造成的。修改的办法是删除那些多余的材料,去掉那些添枝加叶、离题太远或无关紧要的句段,另外还要对全文各部分的过渡和照应、结构的衔接、语气的连贯等方面加以考虑和修改。

段落层次缺乏条理主要表现为:段落层次间前后不衔接,甚至前后重复、前后矛盾,颠三倒四;上下两段缺少自然的过渡,明显地割裂开来,使人感到突然、生硬,意思不连贯;分段过多或一连好几页也不分段。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材料安排不当。这时需要遵循各部分内容的内在逻辑顺序,依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平行关系、递进关系、接续关系、对立关系等安排材料,这样就可以做到有条不紊。

四、语言的修改———反复推敲,勤于锤炼

语言是文章表达思想内容的外在形式和具体工具。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不仅要有鲜明深刻的主题,典型新颖的材料,完整合理的结构,还要有准确、平实、凝练、逻辑性强、意理深刻的语言。唐代皮日休曾说:“百炼成字,千炼成句”,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论文在语言运用上就需反复推敲字词,勤于锤炼语句。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字词错误或用词不当。字词错误指的是有错别字或在对某些词语意思理解模糊不清的情况下使用,造成概念混淆、词义混乱或词不达意等差错。例如“级”和“届”,“级”是指入学的年份,如“零三级”即#$$*年入学的年级;“届”是指毕业的年份,“零三届”即#$$*年毕业的年级。用词不当指使用词语不规范、不恰当、不准确,即使用一些不合语法规则,不能恰当表意或似是而非的词语。这样容易造成句子结构残缺、混乱、搭配不当等现象,进而使句子表情达意不充分、不完备甚至产生歧义或错误。例如,“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种最可怕的、难以弥补的破坏和损失”,这是定语和中心词语搭配不当,应改为:“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种最可怕的破坏,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为使语言更好地为思想内容服务,我们要字斟句酌,坚决消灭错别字,坚决修正造成语病的词语,使用规范恰当准确的词语。

2.语句不通或繁琐累赘。语句通顺流畅、精炼概括,用最少的文字说明尽可能多的问题,是一篇高质量毕业论文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可以使用自吟自读的方法,发现并标记文章哪些地方有语病,哪些地方不准确,哪些地方重复罗嗦,哪些地方存有明显漏洞,等等。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把有语病的不规范的语句修改过来;把罗唆重复的地方,改为精炼简洁的文字;把一些多余的累赘的语言去掉;把过多的描写、抒情部分压缩,等等。使文章文从字顺,精炼简洁。

3.用语专业艰深或语义空泛难懂。有的同学认为论文很高深,运用语言上喜欢选取一些专业用语或自造一些别人不懂的语言。如,“在写作过程中,‘内孕飞跃’的结果是文章的内言语形态,‘外化飞跃’的结果是文章的外言语形态”。句中“内孕飞跃、外化飞跃”是自造的空泛之词,使人捉摸不透,不知其真实含义。鲁迅先生说他自己写文章“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只有自己懂得或连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来的字句,是不大用的”。我们应当学习他这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使用明白晓畅的规范语言,剔除生僻的自造词、自造句,化艰深晦涩为明快晓畅,化含混笼统为清晰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