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大学生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分析


2015年06月07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大学最后一年,大学生既要找工作又要进行毕业设计和学习,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同步进行,由于现在大学生普遍看重就业而疏忽毕业设计,直接导致毕业设计质量整体下滑,造成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出现矛盾。

1、当前毕业设计与就业二者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习环节,是大学生将前期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一个过程,是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全面检验。目前大学生的毕业设计一般是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末开始进行,持续到整个下学期,直到六月份毕业前的毕业答辩。当前就业工作形式发生了变化,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统招统分”毕业生分配形式转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现行的就业政策给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更多的自主权,使毕业生的就业充满了活力和生机,但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用人单位的就业门槛在不断地抬高,除了要求大学生具有基本素质、基本技能之外,还要求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上岗能力,不需要经过培训能直接接手工作,这无形中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和难度。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一方面,大四的毕业生要搜寻各种就业信息,要去参加一场场的招聘会,要投无数份个人简历,在最后一个学期甚至最后一年根本静不下心来学习,无暇兼顾毕业设计,所有心思都在找工作上。另一方面,对签订工作协议的同学,就业单位往往要求学生到单位实习,以考察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这部分同学也不能在校内正常学习,往往要求在校外单位作毕业设计,由于校外毕业设计缺乏规范化管理,进而影响毕业设计的总体质量。总之,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得毕业生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择业,在做毕业设计和择业之间,大学生更看重后者,直接导致毕业设计的正常时间难以保证,毕业设计往往敷衍了事,难以达到毕业设计的预期效果,大学生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质量出现较明显的滑坡现象。因此,大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就业同步进行的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就业与毕业设计之间的矛盾冲突。

面对大学生的就业与毕业设计时间冲突的这种客观现象,如何协调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应重点解决的重要问题。

2、对策分析

针对当前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现状,既要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又要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使就业和有质量的毕业设计二者兼得,本文从以下4个方面探讨如何协调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冲突。

2.1调整目前毕业设计方式,由集中式毕业设计改为分散式毕业设计

目前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冲突主要是在时间上的重叠,所以可以考虑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将毕业设计由集中式进行改为分散式操作,实施毕业设计大学期间全程训练计划,将毕业设计工作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阶段,最后一个学期的任务只是总结前段工作并完成论文的写作,辅助于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专业选修课程学习,或者工作前的实践训练。这样可以减轻大学生的择业压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解决就业问题。实施分散式毕业设计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成立学生科研中心,可按学科方向开设不同的科研训练中心,同时辅助于导师制度,配备一些年轻教师在其中指导。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科研训练中心的科研项目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所探索出的,二是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第二,让大学生进入实验室,包括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尤其是教学实验室闲置时间过多,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一方面,在学习的同时进行科研实践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科研实践能力,加快了后期的毕业设计的效率,减小了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科研训练可以使学生早些适应社会。学生在科研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分工合作,团队精神大大加强,提高了综合素质能力,为就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适应社会做好了铺垫。

这样,通过科研合作,使大学生可以将毕业设计的前期工作准备好,后期的论文写作工作自然就水到渠成;同时科研工作的严谨性,大家之间的团结协作又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为择业和日后的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

2.2建立校外毕业设计实习基地,合理地安排和管理毕业实习,使毕业实习成为毕业生就业的纽带和桥梁

应届大学毕业生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差,缺乏上岗能力,是企业不愿接收应届毕业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立校外毕业设计实习基地,正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这种上岗能力。

实习基地的确立可以通过两种渠道,一是由学校联系用人单位作为实习基地;二是学生个人联系实习单位。学校应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有目的地选择几个固定的企业或公司作为学生实习基地,实行大四期间校企联合办学。实习期间若双方满意并有意向,大家就签订就业协议,学生大四时的部分课程可由企业根据需要开设,学生完成该项课程后可折算成学分;同时毕业设计也可以在企业中完成,由学校与单位签订合约,学生可以结合企业科研课题在企业做毕业论文,由学校指导教师与企业工程师一起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时也选择在企业。校外毕业设计实习基地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既可以检验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既保证了毕业设计的时间和质量,同时又解决了一部分同学的就业。

2.3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缓解就业与毕业设计之间的矛盾

我国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但目前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就业指导对象往往局限于大四毕业生,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就业指导内容简单,仅限于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心理调适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的提供,缺乏对学生发展的指导,泛泛谈得多,具体细节谈得少;就业指导教师主要是从事思政系列工作的教师,指导力量薄弱,指导的专业性不强。在以市场配置为主导的人才配置模式下,就业指导应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主导。

针对这种现状,高校应从思想上充分重视就业指导工作,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具体问题进行全面而具体的指导。具体做到:第一,实行全程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应从低年级开始做起,大一学生就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并且不同学习阶段实行不同的指导方案,要让大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使其学习有目标,增强其学习动力。第二,就业指导要结合专业特色进行,应以学生生涯设计为中心,专业化的大学就业指导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选择能力。第三,就业指导教师要专业化和专职化。教育部[2002]18号文件强调指出:“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就业指导教师不仅要有从事思政系列的专职教师,就业指导教师还要专业化,因为专业教师更加了解社会上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专职和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更有效。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完善,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早做就业打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进而保证毕业设计的正常进行时间和质量。

2.4毕业与就业工作分开进行,实施先就业后毕业

目前高校的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是采用同步操作的工作程序,毕业前即6月底必须上交就业指导书,毕业设计答辩也必须在六月完成,大学生要兼顾二者,实际情况是:大学生心里整天想着的只是如何才能尽快地联系到合适的就业单位,完全无暇顾及最后的毕业设计。没有落实签约单位的,仍在继续不断地忙碌着联系用人单位;初步定下意向单位的学生,有些又因对方要求必须上班试用一段时间之后才能签约而无法在校内做毕业设计。这种同步进行的工作方法已经妨碍了当前大学生的正常教学任务,所以有必要将大学生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分离操作,实行先就业后毕业,二者分开操作,让学生准毕业先去就业,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工作半年到一年后再回校办理毕业和离校手续。在这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大学生可以结合就业单位的实际工作任务,选择毕业设计课题,指导教师可以是单位的工程师,也可以是学校的教师。毕业设计完成后,学生向学校教学部门申请毕业设计答辩,由学校和用人单位组织答辩,毕业设计答辩通过并且毕业论文合格,可以办理毕业和离校手续,大学生正式就业。

因此,将毕业与就业工作分离操作有利于维持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管理,充分保证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同时就业使大学生在工作中充分地了解和认识了自我,工作实践经验增加,重视毕业设计,更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