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抓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5年07月03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就是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在时间长度上占了整个大学期间的1/8。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课程设置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系统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基础上,综合地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规范化的研究进程,系统地完成一项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科研活动。对学生而言,可以通过毕业论文(设计)这个环节进一步锤炼自己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实验技能,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工程初步设计水平,全面训练和提高自己的设计、计算、实验、绘图、文献检索和论证总结的能力,为今后工作或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对教师和学校而言,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是对大学本科四年一个轮回教学质量和办学效果的归纳总结。在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培养学生自谋职业、参与竞争、独立工作、自我生存的能力和创造性的科研能力是高校办学的主要目的。显然,搞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的高等院校中,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下降的现象,而这一问题的出现将会直接导致高校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缺陷。因此,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人才数量和质量需求不断提高的今天,多角度、全方位地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就业和考研压力大

笔者认为,学生就业和考研压力大是导致工科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下降的首要原因。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安排在第八学期,即每年的2月底至6月中下旬。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学生需要完成查阅资料文献、熟悉实验仪器设备或研究设计对象、确定实验方案或设计方案、进行完成实验操作、对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或绘制工艺流程图和设备布置图、最后进行论文或设计说明书的撰写,并准备答辩。显然,需要完成的工作量不小,但时间并不充裕。

与此同时,这段时间正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高峰期,北京市的高校毕业生一般要求在4月底、5月初确定自己的工作去向,一些相关的就业率等统计数字也同时需要上报,这使学生感到就业形势的严峻压力。毕竟经过了十几年的奋斗,应届毕业生希望自己能有一个比较理想的归宿,所以会将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寻找好的工作上。而近年用人单位在录用毕业生之前,常需要一段时间(短则几天,长达2~3周)的实习期,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确定最后的录用结果。在工作单位没有落实以前,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关注并不高,导致他们将此原本重要的工作放在从属地位。也有少部分学生已经找到工作并已经与用人单位签约,因其就业单位的工作性质与所学专业并不对口,他们对本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态度不严肃,采取应付的态度,只求通过即可。

考研的学生未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放在首位的原因则是出于时间上的冲突,每年3月初研究生考试成绩一公布,在参加考研的学生中大致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初试成绩合格的学生会继续把精力放在准备复试、面试上(因目前研究生复试成绩所占的权重逐年加大,直接影响最终的录取结果),等到4月下旬录取结果出来以后,才会将注意力转到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上;二是初试成绩在“边缘”状态的学生,他们更将复试结果看成最后一搏的机会,也会做其他院校调剂研究生的工作;三是考研成绩不理想但又不想来年再试的学生,他们会转而立即解决自己找工作的问题,毕竟时间上已经非常紧迫。

(二)师资的问题

问题之一是高校扩招之后,学生人数急速增加,一个教师指导6~8个学生甚至更多的现象屡见不鲜,而高校的许多教师同时承担着大量繁重的课堂教学和科研任务,有限的精力使他们无法对每一个毕业生都指导得面面俱到,某些指导教师把学生当成劳动力,虽然选题结合了自己的科研项目,但过分偏重使用而忽视了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问题之二是个别教师对自己指导的学生责任心不强,在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和具体实验、设计指导工作中不上心,放任自流,疏于管理,自然不能保证论文(设计)的质量。问题之三是部分年轻教师因为客观原因,一进入高校就立即承担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自身科研水平和工程实践经验的缺乏也使毕业论文(设计)质量难以提高。问题之四是学校实验环境等硬件条件的增长速度相对滞后于学生的人数增长,这也使毕业论文的实验条件不能较好地满足需求,导致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受到困扰。

(三)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和评价方法的问题

尽管学校针对毕业生制订了相对比较全面的工作条例和相关制度,但在实际过程中却往往存在执行不严格、不规范的现象,具体表现在责任部门把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评判交给指导教师和答辩小组,实际上是以指导教师的打分决定毕业论文(设计)的最后成绩。教师一方面体谅学生承受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顾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不通过的后果,因此在实际评判中采取迁就和宽容的态度,并未严格把关。在评价方法上,如果不分学科、不分专业地确定一个宏观的评价方法,势必造成在实际指导工作中可操作性不理想的问题,即教师容易出现在主观上凭感觉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进行评价,其结果难免有失偏颇。

二、改进的对策及具体措施

(一)在大四整个学年阶段实行导师制,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前一个学期

为了避免就业和考研等问题的干扰,应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前到大四一开学(第七学期)就进行,并在大三下学期(第六学期)末将学生分配给指导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这种操作模式的优越性在于:首先,导师制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和专业启蒙教育,因为当毕业设计与专业理论课程讲授同步进行时,可以使两者的联系更加紧密,互相促进,学生可以通过专业文献资料的查阅,对国内外专业领域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较充分的了解,从而加强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热情。大四阶段主要是少量的专业必修课和部分专业选修课,学生可以利用课后的业余时间,早些进入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准备工作,使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有更充足的时间,指导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的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与此同时,导师制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较长时间密切联系的机会,导师自身的科研工作对学生的专业前程具有深刻和潜在的指导作用。其次,导师制有利于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毕业设计延长一个学期等于增加了实践环节的时间,学生可以较全面地参与一个科研项目,并亲自动手参加部分试验工作,从中掌握科研的方法和工作技能,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导师制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毕业生的竞争能力。大学本科教育一直在强调重基础浅专业,然而对一些与行业接触密切的专业而言,没有一技之长显然是难以在竞争的知识经济社会中站稳脚跟的,“一专多能”应该是当代大学生具备的知识结构,而这个培养环节只能在毕业设计的实践过程中实现。第四,导师制的实施有益于改善学习环境,烘托学术气氛,导师与学生较长时间地进行学术交流,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大有帮助。学生可以近距离地了解导师的工作作风和科研项目,导师也可以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二)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注重个性发挥,确定合理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会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促进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也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教育成败的重要条件。有兴趣,就会专心致志,全身心投入,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因为投入,故心无旁骛;因为乐意,所以可以通过勤奋做出成绩。如果没有兴趣,就容易倦怠、松懈,事情也可以干,可能也会干的不错,但总归会平庸,更不可能有所建树或出类拔萃。可见,兴趣之于教育,正如水之源,木之本。对大四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而言,关注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顺着兴趣发展,远比逼着学生盲目消极地死干效果要好得多。如果把毕业论文变成工作和学习之间的纽带,形成良性互动,学生对毕业论文的主动性是完全可以培养出来的。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应该建立尊重学生个性需求、以多样化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理念。因为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差异、家庭经济背景及个人情感问题等因素都影响到他们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关注程度,所以,在布置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时,有必要首先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包括家庭情况、找工作情况、考研情况和感情生活等方面的情况),结合学生个体有针对性地为他们确定不同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这是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的关键。首先,选题工作可以与科研相结合,对于已经被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学生,有科研课题的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课题分解成深度和广度适合的子课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锻炼他们的科研能力,同时也使他们的本科生论文的实验工作延续到研究生阶段,使硕士研究论文的质量有所提高。其次,选题工作还可以与用人单位相结合,对于已经与用人单位签约的学生,结合他们实际工作的情况,将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管理问题或市场研发等问题确定为毕业论文题目,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为他们在新的岗位上开创局面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这是一种借助用人单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既经济又实用的教学模式。

(三)加强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管理,改进完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评估方法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提高,不但需要教师的辛勤指导和毕业生的勤奋工作,而且学校在整个过程的管理监控和宏观质量测评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过程管理本来就是人们为弥补目标管理的不足而提出的。目标管理虽然具有能使人明确目标与方向,使人的一切活动能紧密围绕该目标进行而不脱离方向的优势,但它也有不足之处,即容易使人急功好利,容易诱导人将重心全部放在目标的实现上,而缺乏对目标实现过程的管理。过程管理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通过对整个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设计、控制和改进等活动,使目标切实建立在众多短期目标的实现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应尽可能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并且形成有效的监控体系,把住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各个“关口”,为实现高质量的教育筑起“防线”。各个高校都应该下大力气,对毕业生加强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毕业论文(设计)环节重要性的认识。针对目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学校及院系两级都应该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力度。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评价方法,也应该有一个更全面更科学更合理的方案。为了进一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评价应采取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应一概地要求所谓的在宏观上、总体上必须遵循“正态分布原则”,即一个指导教师只能给一个“优”、几个“良”或几个“中”等,避免指导教师变相摊派分数。总之,制订一套合理的利于管理部门、教师和学生三方监督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估方法,充分体现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客观性和公平性,是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