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学术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


2015年11月09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撰写,其必不可缺的环节依次有选定课题、搜集素材、分析研究、建立假说、论证观点和表达成果(即论文成稿)等,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些基本要求和要注意的问题。

一、选定课题

“题好文一半。”选题是做论文的第一道工序。题,特指课题,即研究和讨论的主要问题,需要解决的重要事情。选题并不必然就是论文的标题。

1.选题的动机:有成果需要表达

具体来说,完成学业、获取学位、晋升需要、兑现承诺、解决问题、履行职责等,都可能成为选题的动机。

2.选题的评价

是否平淡无聊,有无理论价值,前途如何,难度怎么样等,是评价选题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

3.选题的取舍

要选意义大的问题,比如战略性问题、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苗头性问题、典型问题、适用性强的问题等;选较新的课题,避免重复研究,当然范围标题一致并不一定必然重复;选自己有把握的课题,即有兴趣、熟悉研究内容、占有资料、有合作条件、有时间保障的课题;投入产出大的课题,如与市场结合紧密,研究范围小、周期短,资源条件好的课题。

4.选题的途径

比如,站在学科前沿,注意争论的焦点,引导与解释实践,用发展的观点看定论,留心日常生活。对大多数作者来说,选题来自日常积累的问题中。

5.有关选题的辩证

热题与冷题。热题适用性强、资料集中、竞争激烈;冷题往往冷中有热。新题与老题:新题面前无权威,资料少、易出偏;老题出新不易,资料多。

大题与小题:大题投入小、适用性强;小题投入少、并非易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研究贵在创新,但创新不易;应用研究适用性强,创新不足。先找材料还是先选题:很难划定。

二、建立假说

假说,是对所研究的事物做出的假定性判断,是形成一切通则和理论的前提,是评价一篇论文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只是就排列的纲目堆砌材料,做描述性的铺陈,纵然素材丰富,文辞流畅,也难有价值。假说的结论是或然的。假说只是对未知事物或规律性的一种推测。这种推测可能被证实为真,也可能被证实为假。假说可以通过实践加以验证。假说虽然是推测性的,但是,它和缺乏科学根据的主观臆想和幻想具有本质不同,它可能在实践中被证明为真,而神话、臆想只能通过实践被证明为假。

假说的建立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提出阶段,经常使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方法;二是推演阶段,经常使用逻辑推理即演绎推理方法;三是验证阶段,要求反复验证,但不绝对否定。

建立假说应该遵循两条规则:一要以事实材料、科学知识为前提;二不与科学原理相矛盾,自身也不应逻辑矛盾。

“可伪证性、似真性、简单性”三项原则,是一些学者倡导的评价科学理论或假说的标准。正确的假说是一篇论文的灵魂。那些无意义的或无须求证的见解,或以偏概全的假设,都不是科学的假说。

三、分析论证

分析研究搜集的素材,论述证明提出的观点,是学术论文撰写的主体环节。

1.端正学风

学风是研究问题、构建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风的根本问题是认识和把握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一要实事求是。在选题阶段,要量力而行,面对紧迫问题敢于迎难而上;在材料积累阶段,要从客观事实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在立论阶段,将结论建立在扎实研究的基础之上;在论文表达阶段,行文、引文均应按规行事。

二要反对唯心主义。务必做到“它是什么就说它是什么”,不搞盲目崇拜,也不搞封建迷信。

三要反对虚美。虚美的实质是造假,形式上又是善意的和正面的,是在“说不真实的好话”,其动机多半受名利之心驱使。

四是不搞学术上的“霸权主义”。学术上的“霸权主义”,执着于好恶之情和壁垒分明的本位立场,搞盲目崇拜,不允许他人提出任何异议。要有证伪的勇气。

五要一切让事实来说话。科学研究是人们发现或证明某些事实的过程。事实胜于雄辩,可以驳倒诡辩,也胜过自己的申辩。面对怀疑、非难和攻击,奋起反击不如埋头实验。如伽利略、邓小平等。

2.抓准问题

研究活动从发现问题开始。问题,是指观察的客观事实与以往了解的有关理论、相关规定之间的不和谐甚至相矛盾的现象,即不该发生的发生了,该发生的却没有发生。发现问题是科研活动的动机。

思考是观察与发现问题之间的中介。问题并不是产生于观察,而是产生于所观察到的内容(事实或理论体系的矛盾)与所了解的现存理论或规定之间的矛盾。而发现此类矛盾,就必须经历理性思维过程,别无他法。

寻找问题中的问题。即寻找导致本问题的原因以及更深层原因,才会一步一步接近客观事实,否则只会一声叹息而已。

3.提炼论点

成功的研究活动必然会形成一系列的观点,其中包括基本观点和从属观点。基本观点是论文的精髓。在研究过程中,关于研究对象的基本观点一旦形成,研究活动就应适时转入提炼论文的基本观点。提炼过程就是对观点的有关属性的审查过程。

一看全面性如何。提炼论点的过程首先是自省的过程,要反复自问“论点全面吗”?更要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审视论点全面与否不宜采用例证法,因为科学的结论不在于能够被证实,而在于能否被证伪。在全面性方面一旦发现漏洞即可进行修补,方法就是“限定”。例如,把“天下乌鸦一般黑”修补为“天下乌鸦大部分是黑色的”。

二看深刻性如何。全面的论点未必深刻,深刻的思想又容易带上片面性。处理全面性与深刻性矛盾的原则是:研究阶段越全面越好,但在最后确定论点的时候宁可要深刻,而不去追求平庸的全面。

三看针对性如何。那些不适用的选题,多数都难以提炼出有鲜明针对性的论点。论点没有针对性,整篇论文就成了一场游戏。

四看是否保持了统一。分论点与中心论点貌合神离,分论点不能有力支持中心论点,过分求全面可能导致论点不能保持统一。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把附在中心论点这颗树干上的树杈统统删去。

四、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好比医生给病人开药方,也就是常说的“对症下药”,它包含了解决问题所需考虑的三个因素:症———问题,药———解决问题的客观条件,对、下———主观能动性。

一要搞清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学术论文撰写各个环节紧密围绕的中心。选题和搜集素材分别从宏观、微观不同层次指向研究对象,立论和论证分别从提出观点、证明观点不同角度指向研究对象。

二要具备解决问题的客观条件。主要包括时间、资料、设备、环境等。

三要具备解决问题的主观条件,即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主要包括知识积累、思维能力、职业悟性。“解决问题”在论文中的地位因论文的适用性而异。直接适用的课题,即硬课题,对“解决问题”的要求很高,居首要位置。间接适用的课题,即软课题,相对的是基础学科和人文学科中的某些问题,其存在的时间已久,解决问题的时间要求也不那么具体、迫切,居次要位置,而学术性居首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