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


2014年03月22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毕业论文是大学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本科教学质量。然而,从当前实际运行来看,本科毕业论文仍然存在着指导不力、过程不严以及质量泡沫等问题,正经受着废除与续存的舆论煎熬。因此,需要根据毕业论文的应然价值,加大毕业论文改革力度,注重常规教学,促进主体参与,强化过程管理,严格评价标准,不断提升毕业论文教学质量。

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争论

毕业论文的价值与毕业论文的现状反差较大,人们对毕业论文有许多不同的声音。正如社野论坛中的一篇文章“毕业论文,鸡肋? ”主题争论中,就展示了赞成与反对的矛盾心理。

在反对者来看, 毕业论文在时间上同学生职业之间存在着矛盾,多数大校把毕业论文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此时学生正处于四处奔走,忙于找工作阶段,无法安心做毕业论文。找到工作的学生认为学校会网开一面,也不去认真完成毕业论文,找不到工作的认为学校会有侧隐之心,特别是在目前就业困境面前,学校通常会以就业率为借口减轻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2009年6 月15 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表示,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由于各项政策措施力度大于往年,今年将保障就业率在年底达到88%。尽管人保部从官方渠道公布了有关就业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一些质疑的声音却频频出现,部分高校出现了“被就业”现象,人保部的高调回应也难以平息人们的不满情绪。由此可见,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高校有关毕业论文的管理面临着就业困境与制度弱化的考验。同时,非科研单位的用人取向主要倾向于学生的毕业学校与工作能力,很少考察学生的学术水平。有人认为:“像我们这种排名后面的本科学校,去找工作的时候都要接受公司的白眼,因为你不是名牌人家就看不起你。谁还在乎你的毕业论文如何。”

在赞成者来看,毕业论文实际上是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锻炼,是一次规范的科研训练,在毕业论文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包括如何进行研究和学习。由于我国高中教育的现实环境,本科生进入大学之前缺乏了解社会的途径与方式,如果大学教育仅仅凭借书本知识学习,就难以应对复杂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毕业论文等形式进行科研训练。大学本科取消毕业论文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如果大学取消毕业论文,那么大学的本质意义就无法体现。其实,找工作与写论文不矛盾, 通过毕业论文可以实现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从人们有关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争论中能够发现,目前毕业论文在学生中间或者曾经有过大本科经历的人群中产生了冲突,有支持、有反对,也有区别对待的。在反对声音之中,多数把毕业论文同就业联系在一起, 认为两者在时间上有冲突之处,并没有看到毕业论文对就业工作的促进作用,不去从深层次上分析与理解毕业论文, 而是从外在形式上判断毕业论文,将毕业论文作为专业研究者所从事的学术活动。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反对者主要认为教师毕业论文指导投入不足,学生过于依赖网络文本,论文撰写失范现象严重,学术问题失察现象较多,出现毕业论文非学术性倾向,并以此为借口批驳毕业论文的“注水”现象,要求取消或改革本科毕业论文。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毕业论的功能何在,如何改革等一系列问题,以便澄清观念,彰显毕业论文的真实价值。

二、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功用

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训练,是学术研究的初级阶段。作为初级学术训练的研究活动,毕业论文具有学术研究的一般功用,能够在学术训练中提升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1.毕业论文的社会功用。大学毕业论文撰写具有学术研究的一般作用,表现为:描述事实,即真实记录其研究素材,分析对象的活动方式、基本要素及层次结构;解释现象,即对事物存续产生的问题进行回应,给予相应的解释与分析;预测趋势,即通过科学假设,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逐步概念化范畴化,从而验证假设的正确性,分析发展趋势;改进行为不断调适政策,创新规章制度,促进行为改进。就其作用的范围而言,主要表现:一是服务决策。社会发展的许多问题,如城市发展规划、学校布局调整以及城市交通管理等,需要通过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决策推行以后,许多实践中的问题层出不穷,需要通过科学研究为问题解决提供观念、思路与对策。二是发展学术。学生在调查研究与文献分析的过程中,通过问题的解决在一定层面上丰富了相应学科的知识体系, 促进学术进步。不过,这里的学术不是特指原始创新,学术还意味着通过课程的发展来综合知识,成为一种应用的学术。三是影响社会。学术研究过程中对于知识与技术现状的综述、相关问题的思考以及研究成果的发表,能够通过人际与媒体传播途径,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进步。

2.毕业论文的个人意义。本科毕业论文集中反映了学生专业基础理论掌握程度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专业素养的评价尺度,也就构成了学生取得学士学位的内在标准。从学生素养来看,毕业论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毕业论文的起始环节上,学生需要选择相应的主题,如何选题、选择什么样的题目是做好毕业论文的第一个环节。这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问题意识,或者通过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科学选题。毕业论文有助于学生掌握学术规范,发展学术伦理。无论是学生将来从事何种职业,都离开职业工作的基础素养,其中就包括对职业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回顾与反思,不断增强职业工作的自律意识与学术自觉。毕业论文的学术规范和学术伦理的养成能够转化为学生职业生活的内在品质,为提供强劲的动力基础。

3.社会发展的创新需求。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教育部先后出台了系列文件,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工作的着力点。2001 年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就加强教学工作提出了12 条针对性很强的要求。其中,第11 条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004 年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 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强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基本认识,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明确高等学校本科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积极推动研究性学习, 充实本科毕业论文内涵, 增强毕业论文的学术性和创新性。“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要求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对此明确提出:“进一步端正学风, 强化对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各环节的管理,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

毕业论文应然价值与社会需求决定了其在大学本科教育中的地位,不仅不能弱化本科毕业论文,相反需要加大工作力度,更加注重常规教学,促进主体参与,严格过程管理以及完善评价标准等方式,提高毕业论文的学术含量。

1.注重常规教学

毕业论文是大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毕业论文在实践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同观念错位有很大关系,有的仅仅把毕业论文看作学生自主写作的小论文,从选题、开题、写作与答辩交由学生自由支配,教师缺乏毕业论文的教学观念,没有给予有效的指导与监督。这就需要重新确立毕业论文的课程观念,把毕业论文同其他环节的教学一样,作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作为常规课程,毕业论文教学应分三步走。其一是基本规范学习。即掌握学术探究的基本规范,学习如何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实施研究、选择方法以及撰写学术论文等。这些规范是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常出现问题的地方。许多毕业论文缺乏基本的学术规范, 同学生平时的训练不足有关。毕业论文所涉及的基本规范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得到锻炼,如教材文本呈现的参考文献,教师教学内容的文献来源。如果教师能够严格按照学术规范进行解释与教学,学生就可以及早进入学术角色。其二是课程论文锻炼。特别是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基于专业教学的需要, 以作业形式布置课程小论文或实验设计,有意识地将这些论文或设计作为毕业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严格把关,为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坚实基础。其三是毕业论文创作。这是毕业论文的实战阶段,根据教学的规范要求,设计好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质量反馈,不断改进毕业论文质量,提高毕业论文的学术层次。

2.促进主体参与

与普通的课程教学不同, 大学毕业论文只是实践环节的一个类项,没有明确的主题与内容。从课程的目标来看,它要求通过毕业论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术规范, 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提升学生的学生伦理,使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活中能够通过解决复杂的疑难问题。从课程内容来看,它不规定具体的内容,学生选择的自由度较大,能够覆盖许多不同的主题与范围。从课程的学习方式来看,除了基本学术规范由教师平时教学中传递,以及在相对集中的阶段进行学习外,其他诸如问题确定、文献索引以及写作过程主要通过学生个人进行,学生的主动性较强,教师难以类同其他课堂教学那样对学生进行系统讲解与传授,因而毕业论文的教学需要学生有更强的主体意识与更高的主动性。从课题的来源看,学生在选择论文题目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基础,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术兴趣。专业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同一类专业基础理论适用于不同的问题, 而同一问题其依赖的专业基础也多种多样。学生的学术兴趣又受到自身生存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实践环境,学生会提出不同的研究主体。如教育公平问题, 农村的学生会提出学校合并后学生的学习成本问题,而城市的学生会提出中小学优质资源共享问题。因而,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提出所要研究的课题。

从实际问题来看, 毕业论文选题前通常由教师提出课题指南,然后交由学生选择,而学生在选择时又尽可能避免过多的重复,这就导致学生选题的机会较小。可以说在毕业论文的整个环节中,学生对于选题的主体性较小,参与的力度不够,而毕业论文的选题又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最主要环节。这就需要采取协商一致原则,使学生参与到选题的整个过程中。毕业论文需要一定的选题指南,对学生的相关问题进行引领,但选题指南不能由教师所决定, 指导教师在第一个环节上就可以提出选题的基本要求,如选题要注意结合专业基础理论,结合学生实践基础,结合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等, 从而提出选题的基本原则与方向, 让学生从这些方面先勾画出一个选题轮廓, 不断缩小范围,最后形成毕业论文的题目。在后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方法引领作用,让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每一个阶段。

3.严格过程管理

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毕业论文需要明确提出毕业论文所要达到的阶段目标、最终目标及其学习任务。从调查来看,在教育部教学评估的影响下,各高校毕业论文规章制度较为健全, 而现实中出现的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多数同教师的要求不严有关。由于毕业论文依存的场景较为复杂,正式的课堂教学时间相对较短,学生在较为自由的环境下从事毕业论文工作,教师无法采取同理论课程相同的管理制度, 这就给学生提出了如何自由支配毕业论文学习时间的问题。如果没有严格的过程管理以及相应的监管制度, 学生就可能在任何一个环节中过于“自由”,出现应付毕业论文的现象。部分学生在毕业论文创作中过于依赖网络资源,出现毕业论文“注水”现象,同教师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有关,也同教师没有在学习过程上加强监督有关。如果教师注重每一环节管理,对学生严格要求,就会减少毕业论文做假空间,进而提升学生的自律意识与自律水平。

过程管理的主要方面在于写作指导与答辩环节。论文题目选定后,学生是否按要求及时调查及查找文献,要否按要求撰写初稿,是否规范地引用参考文献以及是否按时提交修改稿等,都需要在教学管理中由教师提出明确要求。对于不能按时提交论文的,不能按照规范引用参考文献的,要在不同的阶段系统地指出其问题所在,及时纠正。特别是在大学生毕业论文同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冲突的情况下, 有时教师会因为学生的就业问题而放松管理,这就需要明确规定教师的管理职责,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通过现场与远程指导相结合,使教师指导同学生毕业论文进程保持一致。同时,在答辩过程中,对于不能够合理地解释文本内容,以及不能应对教师提问的学生,要按照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办法,对答辩环节的成绩进行客观评定。

4.完善评价标准

作为实践环节,毕业论文不同于理论课程教学的评价方式与评价标准。大学公共课程以及各专业基础课程在各教学专门委员会的指导下, 规定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与教学内容,立足学科前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专业学习的方向与内容。而毕业论文只是一个课型,没有相应的专业委员会界定毕业论文的质量标准。教育部根据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时代要求, 适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实践教学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教师的工作任务,以及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但这些意见并没有关于评价毕业论文的统一标准,各高校对毕业论文管理只是规范其工作流程。

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标准应立足于两个方面, 一是毕业论文的目标。毕业论文的近期目标是掌握学术研究基本规范,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远期目标是根据业已形成科研能力,使其能够根据工作需要研究与解决实践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毕业论文创作过程。主要包括选题、撰写和答辩,使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贯穿于整个过程。据此,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涉及到四个一级指标,即选题质量、撰写质量、答辩质量和质量保障。选题质量包括选题时间、学生参与度、选题覆盖面、选题适应性、选题前沿性五个二级指标;撰写质量包括文本结构、参考文献、学术表达、学术前沿、创新性五个二级指标;答辩质量包括答辩准备、观点陈述、语言表达、问题回应四个二级指标;质量保障包括学术态度、资料来源、研究方法、修改过程四个二级指标。根据上述4 个一级指标18 年个二级指标,进一步确定所要考察二级指标的主要观测点, 如参考文献涉及到引用的规范性、文献来源的丰富性以及对文献的掌握程度几个方面进行观测, 每一项按照A、B、C、D 四个等级进行评定赋值,以平均达到15B 以上,没有D 项为优秀;以平均达到13B 以上,不超过1D 为良好;以平均达到16C 以上,不超过2D 为合格;其余为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