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学术腐败现象在学术期刊上的表现及其治理


2014年04月09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近来,随着一件件学术腐败现象的暴光,引起了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关于学术风气和学术伦理道德的大讨论,探讨其发生的根源和治理的措施。然而纵观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不难发现,大都认为其根源在于学术界内部,是学术界少数人科学素质低下、学术伦理道德缺乏所致。但是,仔细分析学术腐败现象形成的过程就不难发现,除了部分学术人员科学伦理道德缺乏外,尚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就是使这些腐败作品或论文公开化的传播媒体—学术期刊。倘若这些造假者的作品没有予以公开,学术腐败现象就不会显化,就不会危害四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这些不严谨的学术期刊为腐败现象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作为科技知识与技术乃至科学精神和科学伦理道德传播媒体的编辑们倘若具有很强的鉴别能力,就会防患于未然,消灭学术腐败现象。因此,学术期刊对于学术腐败现象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术期刊界应对其管理进行深刻的反思。为此,笔者结合编辑工作实践,就学术期刊上的学术腐败问题略述管见。

1、学术失范与学术腐败现象在学术期刊上的表现形式

学术期刊是学术科研成果的载体,它具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知识传播的作用,同时也对科技学术研究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从学术期刊工作上抵制、消除学术泡沫和学术腐败现象也是解决学术风气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作为学术期刊要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就必须了解学术腐败可能出现的形式,以便准确诊断和根治。笔者认为从学术期刊上表现出的学术腐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1蒯窃他人成果

剿窃他人成果是学术腐败中最严重、最愚昧的一种,它是一种违反科学伦理道德的行为。剿窃通常表现为照搬照抄他人全文或个别段落、或是对别人的成果进行断章取义的重新组合,或是对他人作品只进行文字上的调整或更改,或是利用别人的实验数据和图表得到与他人没有实质性区别的结论,或是直接将他人的结果作为自己的结论。当然,科学的发展是渐进式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必须建立在前人工作基础之上,正如牛顿所说的:“我们之所以看的远,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而一篇论文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道义上是允许任何人采用他人论文中提出的设想、结论或方法,然后在自己工作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发展、更新,或拓展引伸,有所创新。但这与简单地照搬照重复即到窃有本质的区别。副窃他人成果是没有创新点的,其作品或论文的主题思想和结论是相近或相同的,没有本质的区别。

1.2一稿两投甚至多投

作者投稿是作者履行著作发表权的具体表现。国际惯例是一篇论文不允许同时投往不同的期刊,只有在被所投期刊退稿之后或在约定时间之内未收到采用通知之后,方能另投他刊。尚若作者将一篇科技论文同时投寄几个不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就必须将这一情况告知每一位有关的期刊编辑困。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有将同样内容的一篇论文投寄到几个专业期刊上,或是将一篇论文略作改头换面投往他刊,或把相同的一套数据采取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或表现手法繁衍出多篇论文去发表,这属于变相的一稿两投。除此之外,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也出现了有些作者把以中文已发表的论文翻译成英文或其他外文文种在国际版权公约缔约国的科技期刊上发表,这在国际惯例中也属于一稿两投,违反国际版权公约准则的行为。

1.3“搭车”现象

署名是学术作品或论文作者的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它证明作者是该论文从选题、实验设计及实施、结果分析与总结,直到最终形成论文等全过程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当是合作作品时,其署名依作者对该成果的贡献大小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然而近年来,搭车现象愈演愈烈,而且形式多样。

其表现之一是利用职权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上署名,或是导师搭乘学生的“车”,或是领导搭乘下属的“车”,或是编者搭乘著者的“车”,等等。这些都是典型的学术上以权谋私行为,也是一种学术不道德行为。表现之二是利用自己和某期刊的关系为他人文章发表作中介,在其论文上署名。表现之三是搭乘同学、亲戚的“车”,在同学或亲戚的论文上署名,更有甚者是搭“车”不看“车”的方向,不同专业的“车”也搭,或虽是同一专业但其工作对象不同的“车”也搭。如有一位从事初中体育教学的教师竟然搭上了一辆探讨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车”。此外还有一种搭“车”现象,即搭乘基金项目的“车”。论文作者本不是某课题的参与者,但为了能使自己的论文在高档次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在没有经过基金项目负责人允许的情况下,便私自在自己的论文上署上某基金项目的名称。这是一种侵权行为,也是一种学术腐败现象。

1.4伪造实验数据

科学成果是在实验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原始数据是科研成果产生的基础和依据,又是科研成果是否合理的证据。对于科教工作者来说,重视原始数据是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然而在学术界有些人急功近利,伪造实验数据做学术论文。其具体表现有二:一是作者完全不经过实验或调查,而是根据科学现象或社会现象,虚拟数据作为左证,完成“论文”;或是虽然做了一些实验和调查,但因其数据与要说明的观点或结论之间有较大的偏差,于是乎对实验和调查数据进行“修改加工”,伪造数据,进行整合,用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结论。这是违反科学原则和科学道德的行为。

众所周知,实验数据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形成的,其数据内部数据与数据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内在逻辑性、规律性和自组织协调性、兼容性。这是伪造数据所不具备的,自然就谈不上科学准确地反映科学规律性了。

2、学术失范与学术腐败现象中学术期刊社(编辑部)暴露出的问题

学术期刊是学术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学术成果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窗口。学术期刊社(编辑部)是促进学术成果实现其价值、对其进行鉴定评价的重要机构,是学术成果社会化的“海关”。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的作用,显而易见,是学术成果社会化的“把关人”。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受到不良学风和社会风气以及学术“海关”和“把关人”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在这个学术“海关”和“把关人”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集中表现如下。

2.1综合素质不高.“把关”不严

2.1.1编辑人员政策水平不高

首先是不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和政策,尤其是关于新闻出版方面的政策,致使刊发有些论点格调与党的方针政策有偏差的文章,出现一些政治性问题,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其次,表现为缺乏对我国科学技术方面政策法规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导致科技失密现象时有发生。第三是缺乏对著作权法和国际版权公约的了解,致使学术侵权和学术腐败现象时有出现,严重影响了学术期刊的形象。

2.1.2部分编辑业务素质较低

作为学术成果社会化把关人的学术期刊编辑认伍中的部分人员业务素质低下也是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现象在学术期刊上屡有发生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还是部分学术期刊编辑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不强,一方面缺乏对现代科技发展前沿和趋势的洞察,把握不了方向;另一方面缺乏创新意识和从事科学研究能力。最终导致学术期刊编辑对科研成果的鉴别和评价能力的降低,从而使学术期刊成为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现象滋生的“温床”。

2.1.3有些编辑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

正是由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也决定了一些学术期刊编辑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导致人情稿等现象;有些编辑利用工作之便自己“搭车”;或有的在期刊经济效益和个人利益的驱使下,放松审稿条件和标准,刊发学术质量低劣的稿件。

2.2审稿制度不健全,给学术失范以可乘之机

审稿制度是保证学术期刊质量的重要措施。然而在实践中有些编辑部却忽视了这一点,其具体表现为:(1)未能严格执行出版工作的“三审制度”和“三校一读”的校对制度。这样,一方面致使期刊错字漏字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严重的政治性差错;另一方面又为一些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现象的萌发提供了可乘之机。(2)编委会建设不健全。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期刊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各期刊社(编辑部)必须成立编委会,并认定为期刊社(编辑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期刊出版工作的学术指导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对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进行学术指导、监督和咨询。

然而有些期刊社(编辑部)直到现在没有成立编委会,有的表面上看是成立了编委会却形同虚设,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编委会评审制度,使这些具有学术权威的专家、教授对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的指导、监督作用得不到发挥,从而使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有了可乘之机。

3、学术期刊抵制学术腐败的措施

学术期刊是科学技术成果的载体,也是宣传科技知识和科学精神的重要传媒,同时也是我国科技发展对外宣传的窗口,尤其是随着我国加人WTO,对外科技学术交流日益扩大,学术期刊的这一作用日渐突现。为了我国科技期刊能在国际期刊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保证我国科技期刊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学术期刊反腐败的力度,减少因此而引起的国际国内版权纠纷,做到防患于未然。为此笔者认为学术期刊要从根本上抵制学术腐败,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3.1树立依法办刊的思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增强编辑的法制观念。

(l)要充分认识到学术期刊上的学术腐败现象对学术期刊本身质量和社会地位影响的严重性,甚至会引起版权纠纷,受到法律的制裁。

尤其是在我国加人WTO之后,与国际科学技术交流日益广泛的今天,更要坚决抵制学术期刊上的学术腐败现象,学会用《著作权法》、《专利法》、《科学技术进步法》以及《刑法》等法规中的有关条款和国际上的《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规范编辑的编辑出版行为,保护自己的期刊。对于发现的学术腐败现象严格按照有关法规予以处罚。

(2)借鉴欧美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成立学术成果专业鉴定、仲裁委员会,其人员可由专业科学家、法律专家、高科技信息人员和资深的专业学术期刊编辑组成。由他们出台有关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现象的鉴别办法,并对一些较难鉴别的剿窃伪造数据等学术失范行为给予鉴定和仲裁,并根据情节依据有关法律给予处理。

3.2加强学术期刊编辑队伍建设

(1)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建议根据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制定出符合现代社会形势发展需要的学术期刊编辑职业道德规范。

(2)加强学术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和对外学术交流,促使他们既要了解国际高水平期刊的编辑出版的发展方向,又要掌握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新动向,扩大他们的视野,提高学术期刊编辑的业务和鉴别学术论文真伪的能力。

(3)积极鼓励学术期刊编辑搞科研,以科研促编辑业务水平的提高,以科研促进编辑学术水平的提高,以科研促进编辑学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坚持走编辑“学者化”的道路。

3.3进一步完善学术期刊的审稿制度

(l)加强和健全编委会及其评审制度,充分发挥其学术权威作用和对学术期刊的学术指导、监督和咨询作用。

(2)加强学术期刊专家审稿队伍建设,严格学术期刊审稿人遴选条件,建立一支由学术水平高、学术能力强、学术道德高尚、学风严谨的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构成学术期刊审稿专家队伍。

(3)进一步完善三审制度,积极推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和一稿多审(多位同行专家审阅)制度,采取一切措施使学术腐败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3.4加强学术期刊的监管专业化

学术期刊是科学技术研究的窗口,是一种专业性、技术性、学术性很强的连续出版物。因此学术期刊要完全彻底地消除学术腐败,还学术期刊一块净土,就必须借鉴国外期刊管理的经验,实行专业化管理。

(1)充分发挥各专业学术委员会、专业性学会的作用,尽可能将对学术期刊的监督管理交由各专业学科学会或专业性的学术期刊学会负责,利用这些社会专业性学术机构所掌握的本学科本专业丰富的知识和前沿发展的信息来评价学术期刊,监督学术期刊上的学术腐败现象。

(2)建立专业性很强的论文目录、摘要甚至全文数据库,或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文献数据库,为各学术期刊社(编辑部)随时提供一段时间内已发表的相关论文信息,供编辑审稿时参考。这是当今信息时代最有效地防止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现象的手段。

(3)科技界和学术期刊界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对学术失范、腐败现象及时揭露,公诸于众,刊登此类文章的期刊要及时声明并予以通报批评。